探寻奥秘,我国独有双州,恩施湘西为何成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探寻奥秘,我国独有双州,恩施湘西为何成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确实,中国仅有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分别是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两个自治州的形成,主要是由历史、民族分布和行政区划调整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以下是主要原因:
1. "历史形成的民族聚居区:" 土家族和苗族作为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其历史起源、发展和迁徙过程中,形成了相对集中的聚居区域。 根据历史记载和民族学研究,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区在湘西地区(湖南西部)以及与之相邻的鄂西南地区(湖北西部)。湘西地区是土家族的核心聚居地之一,而鄂西南的恩施地区也是土家族的重要聚居区。 苗族的分布更为广泛,但在湘西地区同样形成了大片的聚居区,与土家族交错或相邻。
2. "行政区划的建立与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在土家族和苗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区域,经过当时的民族工作部门考察和当地民众意愿,选择了建立自治州作为最高一级的自治地方。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7年,是湖南省最早设立的自治州之一,其范围包含了当时主要的土家族、苗族聚居区。 "

相关内容:

土家苗疆:那些山水间的旧事

听说过恩施吗?湖北的西南那个地方,山路十八弯,还藏着两百多万土家人和几十万苗族人。你要是问他们从哪儿来、怎么聚到这片地界,十个长辈能给你讲出十种说法。有的说祖上是巴人,有的翻到苗族蚩尤的传奇。可归根到底,每一大家族都带着迁徙的余味,还笼着些说不尽的委屈和骄傲。

说来其实不难想象:搬家这件事,谁都不愿意。可是历史里的风,一吹就是一百年,哪有一户人家能躲过?恩施这地,土家、苗两族像是被山水招呼来的客人,其实更多是被外头世界的兵荒马乱赶到这儿,然后渐渐扎了下脚。咱们常说,命运弄人,可这两族的命,真是一步一个坎。

咱们先说土家吧。他们的祖先,叫巴人——这名字在春秋战国时可是响当当。巴人混在渝东、鄂西那片地带,被周边的大国夹着、踢着,东挪西移,一路上有人失散,有人融合。谁能想到,迁来迁去,最后在湘鄂渝黔的边区扎了根,成了后来的土家族。都说巴人有血性,讲义气,别的别说,能在乱世里翻过那么多山水,没点狠劲,不行。

土家族说他们是“毕兹卡”,意思就是“本地人”,土生土长。可是仔细盘盘,什么叫本地?可能第一代刚落脚的土家人,也是外乡客吧。我的朋友阿涛是鹤峰人,小时候家里老人总说,“咱们这姓,祖宗是大巴山里头出来的。”可问到底是哪一年搬来的,没人能说清。各种故事,交错着传下来,每个人都把属于自己的那段洪荒往里添。

说到土家人的语言,没什么花哨。是汉藏语系,带点彝语的味儿——但没自己的文字,写家书只能用汉文。说一口只有土家人才懂的方言,在天刚黑的时候,堂屋里一唱,外人听得一头雾水。然后街坊邻居就跟着笑:“这调儿,只有咱这片的人能听懂。”别人听不懂也没关系,他们自己懂,有自己的热闹。

湖北的土家人,主要在恩施辖区的几县,长阳、五峰也有不少苗头;湖南的就分散在湘西;重庆、贵州再分别散落到武陵山那片高低错落的地方。这块地方,说起来也有意思,连着湘鄂渝黔,横七竖八,像一条搅不住的蛇。土家族在这里,族谱老,新人多,迁过来住久了,故事也就多了。

说他们日子里最有味的,是那些民歌和舞蹈。土家摆手舞,你要是真见过,忘不了。男人女人,敞着嗓子高唱,铜铃叮当。一到毛古斯舞,满屋堂兄弟都要上场,以前是祭祖,如今成了节庆娱乐。有人说,这些舞蹈就是先人那一路颠沛的翻山越岭,舞里头,藏着多少流离的心事。

名字这事儿也是个头疼事。有人说,土家祖上是贵州的“乌蛮”,后来辗转过来的;有人说就是山里头的原住民。到底是哪一支最老,谁也说不清。恩施、湘西,这两地吵了百年,谁是最大的一窝,谁是正宗的源头。其实——族谱为凭,谁家都能吹半天。

插一句,苗族的故事,和土家不大一样。你问苗族祖先是谁?老人家对你说:“蚩尤!”好多地方叫“三苗”,最早是黄河流域的。古往今来,屡次迁徙——三番五次的战乱,还不是只为讨口安稳饭。明清那阵子,苗族又开始大搬家,走得远了,有的亲戚散到了东南亚,后来还跑到欧美去了。家族微信群现在都能聊上跨国亲戚,真是人心没边界。

苗族大多数还是在中国这片,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那些地方全散着苗族。湖北这里,苗族和土家族一起住——你去恩施赶集,羊肉粉面条。苗家姑娘唱起山歌,土家阿婆摆手舞,没什么隔阂,饭桌上都是自家亲戚。

但苗族为什么要选鄂西和湘西?为什么就是这块山里成了“家”?其实是有点无奈,也有点聪明。古时候,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容下少数民族。都说“天下一家”,但真到了家族较量、权势比拼的时候,苗族不是一直被当“蛮夷”,说话处处小心。汉族王朝一更迭,苗族就得再搬一次家,找个安心之地。每次迁徙,老一辈听说外头又兵荒马乱,就带着全家往山里钻。武陵山区山多水多,进了这里,外头人打不进来,自己能种地,逢年过节还有水可以用。说白了,山是个保护壳,是个藏身地,也渐渐成了根。

而且,这里地势复杂,沟壑纵横。你别看现在交通方便了,那会儿进山出来都得一天,哪有谁愿意往这里闹?这样,苗族的村落就一块块守下来,能过安稳日子,孩子们也能有学堂读书。

顺着时间往后数,苗族的文化也浓了,他们唱歌、跳舞,讲神话。苗家祖先说“我们团结”,其实是被逼出来的;老一代互相帮扶,遇上灾荒同舟共济。这种邻里情,也是大山里头才有的。苗族人的苦难和坚韧,一代代都写在了族谱之外的歌里、舞里。

若你真去过恩施苗疆,看过土家、苗族的山水人生,可能会明白,迁徙不是选择,是被动接受。可搬来搬去,终归又把家安定了下来。那些山歌、舞蹈,日子里头的执着和欢乐,都是逃难人的慰藉,也是他们的光。

今天,恩施还是藏着那些老人,土家苗族小孩在河边打闹,上一代人早把身份、祖先讲成了一场远远的故事。而世道流转,两百多万人,还在山水之间活着,他们的根,早就落下了。

或许我们今天坐在电脑前读这些故事,觉得迁徙离自己很远。但放在他们身上,那一条条翻山越岭的路,才是真实的生活本身。谁不是在时势变迁里随风飘摇,最后才懂,家是落脚的地方,也是记不清来路的故乡。

发布于 2025-08-30 18:13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奥秘,我国仅有两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湘西缘何独得青睐? 下一篇:揭秘,我国仅有的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与湘西为何落户湖北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