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侪要灵”沪语大模型全新升级,惊艳亮相引领语言科技新篇章

310“侪要灵”沪语大模型全新升级,惊艳亮相引领语言科技新篇章"/

这个消息听起来非常棒!
“310‘侪要灵’ 沪语大模型升级亮相” 意味着:
1. "“侪要灵” (Chái yào líng):" 这很可能是新模型的名字。“侪” (chái) 在沪语中意为“都”、“大家”,“要” (yào) 是“要”,“灵” (líng) 是“灵光”、“厉害”、“懂行”。合起来的意思可能是“大家都得厉害/灵光”或者“就是要灵光”,强调了模型的能力和普及性,也很有上海本地特色。 2. "沪语大模型 (Hùyǔ Dà Móxíng):" 指的是专门针对上海话(沪语)训练和优化的语言模型。这类模型对于保护和传承方言、服务本地用户(如提供沪语对话、内容生成、翻译等)至关重要。 3. "升级 (Shēngjí):" 表明这个模型是在之前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提升,可能在理解能力、生成能力、知识范围、对口语化表达的处理等方面有了更显著的进步。 4. "亮相 (Liàngxiàng):" 意味着模型正式发布、公开面世,可能伴随着一些展示、演示或应用推广活动。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关于"上海话(沪语)大模型取得重要进展并正式对外

相关内容:

“310”是上海人身份证号的前三位,在“310”这个承载上海城市记忆的特殊日子里,一场关于沪语传承与科技创新的思想激荡在上海大学上演,全场最注目的焦点,当属由东道主上海大学研发的沪语大模型“小沪”。自去年11月问世以来,四个月埋头苦学后,以“2.0升级版”亮相的“小沪”已具备女声、男声的语言能力,也练就了从普通话、上海话或英语文本转上海话语音的能力。

在上海话大模型展示及体验环节,“小沪”与来自比利时的高悦、来自阿根廷的吴飞得,以及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王汝刚用上海话即兴对话,面对面过招,妙趣横生的赢得阵阵掌声和笑声。此外,能文能武的“小沪”还带来了舞蹈和上海话朗诵等“才艺表演”,生动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方言活化与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潜力。

“学上海话要仔细听、用心记、大胆讲”“要深入弄堂开展调研”“沪语传承碰到了好机会,有了新的时代机遇”……在研讨会交流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上海话的保护与开发、海派文化的传承以及“小沪”的研发与应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海派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当上海话遇到大模型——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研讨会由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文学院、党委宣传部共同承办。当吴侬软语邂逅数字智能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研讨会的举办为上海话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技术赋能的新视角,也为人工智能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方向。未来,上海大学将继续深化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传统文化保护和数字技术融合的创新路径,为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建设贡献上大智慧。

看看新闻记者: 戴晶磊

编辑: 戴晶磊

责编: 师玉诚

发布于 2025-08-29 17:27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310与110的奥秘——为何上海人被亲切称为310,而北京人却鲜少被提及110? 下一篇:端午假期今日落幕,再等四个月迎接下一个佳节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