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成长,接受小考挑战

拥抱成长,接受小考挑战"/

“接受”小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他终于______了我们的道歉。 A.接受 B.接受了 C.接受了 D.接受
2. 我们应该______不同的意见。 A.接受 B.接受了 C.接受了 D.接受
3. 她______了这份工作。 A.接受 B.接受了 C.接受了 D.接受
4. 他______了朋友的帮助。 A.接受 B.接受了 C.接受了 D.接受
5. 我们______这个挑战。 A.接受 B.接受了 C.接受了 D.接受
6. 她______了那个礼物。 A.接受 B.接受了 C.接受了 D.接受
7. 他______了老师的批评。 A.接受 B.接受了 C.接受了 D.接受
8. 我们______这个建议。 A.接受 B.接受了 C.接受了 D.接受
9. 她______了那个邀请。 A.接受 B.接受了 C.接受了 D.接受
10. 他______了那个机会。 A.接受 B.接受了 C.接受了 D.接受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相关内容:

接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现象。可以说,生活无处不接受。

而且,往往很多心理过程越到了最后,越是“接受”。也可以说,一旦接受,一切问题都化解了。

一次,听一位老师白杨憩园讲解《论语 乡党第十10.16》:“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译文: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但他却说,我对这药性不了解,所以不敢试服。季康子,指鲁大夫,鲁国第一权臣。孔子生病了送药示好,孔子接受也是合理的。但是他却不尝。按照当时的礼仪,接受药物当面是要亲自尝尝的。但尝药的前提是达,通晓药性,未达,不敢尝,也是合于礼仪的。因为不知道是治病的药还是补药,不好贸然行事。

这一章既表现孔子尊礼直率,也表现孔子的谨慎合度。面对上司这样一个馈赠,如何处理好,既让合于君臣礼仪,又不至于让自己身体受损,还能让季康子心理舒服,孔子确实拿捏得十分精准到位。

接受,有接受的理由,拒绝也有合理的理由。一个是行,一个是言,知行合一,孔子堪称典范。

接受,究竟起源于何处?是不是孔子的这则《论语》?我们没有翔实的考证。


元明清小说中,倒是诸多“接受”。按照现代汉语百科词条,“接受是一种认同类行为。”原本是一个金融术语,是指“受盘人在发盘的有效期内,无条件地同意发盘中提出的各项交易条件,愿意按这些条件和对方达成交易的一种表示。”接受,在法律上称之为“承诺”,接受一经送达发盘人,合同即告成立,双方均应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并拥有相应的权利。

可见,无条件、履行、承诺,这是“接受”一词的应有之义。接受,意为“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与承受、采纳、接纳同义。比如请接受我的道歉。我非常高兴接受你的。接受洗礼、接受酬金、接受训练、接受提议、接受采访、接受思想、接受礼品等。接受一定是双向互动的结果,一方为施动者,一方为受动者,两者关系达成和谐。当然,接受也有接收之意,是指接收到具体之物或信号。

接受,不同于接纳,接纳更加倾向于中性词。接受包含承受之意,比如,有一句英文,

Like it or lump it.译文:学会接受。

lump,块,肿块,瘤。加it,把它塞进去,引申意为“忍受”。lump it,容忍。全句意思是“无怨言地接受”、“勉强容忍”。一位心理咨询师说:"也是在接受的过程中,我们明白了努力奋斗珍惜生命。”以为然,生活需要接受,更需要承受。接受使你自我意识清醒,承受让你更快成长成熟。

直译:(对于一切人或事)喜欢它(他、她),就要忍受它(他、她),哈哈,是不是很有趣?

发布于 2025-08-27 15:58
收藏
1
上一篇:日背古诗词68,题兴化寺园亭助记攻略,背诵更轻松,记忆越加深! 下一篇:如何巧妙“打开”现代文学经典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