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变身“新时髦”,澄海乡村集市火出圈,人气飙升!

赶集变身“新时髦”,澄海乡村集市火出圈,人气飙升!"/

“赶集”这一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似乎正以一种新的方式焕发生机。最近,广东汕头澄海区的乡村集市正经历着一场“火出圈”的现象,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关注。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是乡村文化与城市生活的交融,更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
澄海乡村集市的“火出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特的民俗文化体验:" 澄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如英歌舞、潮剧、剪纸、麦秆画等。集市上,这些传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如英歌舞表演、潮剧票友演唱、手工艺品展示等,让游客们能够亲身感受潮汕文化的魅力。
"2. 丰富的特色商品:" 澄海乡村集市不仅是一个购物的地方,更是一个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的平台。集市上,除了传统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外,还有各种特色小吃、潮流服饰、文创产品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活泼的市井氛围:" 乡村集市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其浓郁的市井气息。清晨的集市上,人声鼎沸,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这种氛围让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了一丝慰藉。
"4. 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澄海乡村集市的兴起,是乡村振兴战略

相关内容:

带着露珠的新鲜葡萄、码放整齐的荔枝、刚刚脱壳的菱角、带着泥土的竹笋……6月27日,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下溪东村“田间集市”在新时农生态园开幕,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稳稳托起农户的“菜篮子”和“大民生”。

城市有城市的商业中心,在澄海,乡村也有自己的“商业中心”。

田间集市、巷子集市、古港集市、古墟集市……近年来,澄海聚焦“文化+消费”的深度融合,让乡村集市成为传播乡土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肥沃土壤。如今,在澄海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各类集市正以全新姿态“火出圈”。

巷子集市大鼎饭升腾起人间烟火气。 受访者供图

探寻“出圈”密码

集市,即农村或小城镇中定期商品交易的市场。中国最古老的集市,可以追溯至神农时代。《周易·系辞》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物物交换,这便是集市的由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集市也发生着转变。

近年来,随着交通便利、城乡融合加快,农村赶集以其独特的交易及文化功能保存下来。不仅扮演着延续传统集市经济和乡土文化的角色,也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集市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通向广阔市场,是产业兴旺的“催化剂”。澄海区通过创新“文旅+”“文化+”路径,发挥各地优势资源基础,不断探寻“出圈”密码,通过打造一个个乡村集市,使美丽乡村不仅有了乡愁,更多了奔头。

此前,隆都店市古墟在澄海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深圳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得以恢复昔日的繁华,并迅速成为爆红网络的打卡点,为提升周边区域“墟日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到墟日,都吸引着成千上万从各地前来赶墟的商客。据不完全统计,店市古墟日均吸引商客量超1万人次。

不同于城市商场的精致规整,乡村集市的“质朴”“真实”成为最大卖点。刚从田间地头采摘的新鲜果蔬、摊主热情实在的抹零添菜,都让消费者倍感亲切。漫步其中,人们不仅能享受“逛吃买”的乐趣,更能在与熟人的寒暄中重拾久违的人情味。

上华镇下溪东村的田间集市,让人们尝到了当地葡萄、菱角;上华镇菊池村的巷子集市,带领市民走进革命老区;东里镇樟林文创(古玩)集市,给游客带来各类民间藏品……乡村集市的爆火出圈,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恰好成为澄海推广地方的“活名片”。

下溪东村田间集市举办“泡沫之夏”亲子活动。 受访者供图

老厝焕发新生

对生活在都市的年轻人而言,乡村是治愈心灵的“桃花源”。老物件、传统美食可以唤起记忆深处的童年生活,沉浸式的怀旧体验成为独特的情感消费场景。在澄海的各类乡村集市,赶集不再只是购物,更是一场寻找乡愁、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之旅。

斑驳的墙面、特色花墙、大鼎柴火饭……走进上华镇菊池村老厝区,迂回婉转、四通八达的乡村老巷与新业态“混搭”,碰撞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生机与新活力,也托起百姓“家门口的幸福”。

菊池村是革命老区村,因村内池塘环池盛长菊花,故称菊池。近年来,菊池村将千年古村落和革命红色村居、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文化结合起来,建成思源井、红井、鸿庐、西畔闸门等多个小景点;对老厝区进行修旧如旧,以“微改造”见缝插绿种上菊花,大力发展红色乡村旅游,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去年,菊池村不断探索农文旅融合新模式,以古巷、老厝为载体,在老厝区办起巷子集市,聚合“美食手信一条街、农家乐体验、手作体验、古村文旅系列活动”等项目,激活古村落、老厝区等文化遗产及田园风光、美食特产等乡村资源。

菊池巷子集市每周六开市,这天,原本沉寂的老厝区人头攒动,干净的石板路,老墙面下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富有特色的花墙等趣味打卡点吸引游客们驻足拍照,西畔闸门处的大鼎饭升腾起人间烟火气,锅炉旁聚拢着尝鲜的食客。

从经济层面看,乡村集市在促进消费升级方面成效显著,它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餐饮、住宿等周边产业发展。在社会层面,乡村集市为村民提供社交平台,增强社区凝聚力。在文化层面,乡村集市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在这升腾的烟火气里,老厝焕发新生,远不止于物理空间的改观。它正日益成为汇聚人气、带动产业、传承文化、服务民生的乡村活力中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汩汩动能。

记手者记

乡村集市的魅力在“乡味”

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许多乡村集市的真实写照。散乱无序的摊位、泥泞不堪的路面、简陋的设施,不仅影响交易体验,更制约了乡村商业的活力与品质。而今,乡村集市以其特有的淳朴气息,成为传播乡土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肥沃土壤。

从经济层面看,乡村集市促进了消费升级,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餐饮、住宿等周边产业发展。在社会层面,乡村集市为村民提供社交平台,增强社区凝聚力。在文化层面,乡村集市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不过,在快速发展中,乡村集市也应避免盲目跟风,丢失乡土特色,“网红集市”因缺乏规划难以持续等问题。同时,应鼓励“集市+”模式创新,适应时节,融合旅游、文化、娱乐等多元业态共同发展。例如,夏天开发夜间集市、暑假开设亲子研学集市等等。

坚守乡野特色是乡村集市的立身之本。各地可以立足自然资源、文化底蕴和产业基础,打造特色品牌。随着消费者对购物环境要求的提高,乡村集市还要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完善基础设施,确保整洁有序。建立协同治理机制,通过信用积分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保障消费安全。

乡村集市不仅是农产品的交易市场,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情感联结的纽带、消费升级的舞台,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诗与远方”。当最朴素的交易场域被赋予时代的动能,它不仅便利了千家万户的油盐酱醋,更在广袤田野上,点燃了产业兴、文化浓、百姓富、乡村美的璀璨星火。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郑淼鑫

通讯员 澄宣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郑淼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布于 2025-08-27 14:58
收藏
1
上一篇:这座小城“玩”转未来——汕头市澄海区玩具产业创新探析 下一篇:广东汕头澄海莲花山,鸟语花香徒步赏景,公益之旅的热门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