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语到底算不算汉语“亲戚”?别说,有时候这问题挺像我们小时候识邻居——看着大家都住一个院儿,孩子们也眉眼差不多,可一查老黄历,根儿上的血统还真是天南地北。这事要说得明白点,可真比咱们分清南北口音还难。

身边懂越南的朋友跟我说,他们在河内逛街,有时候街边听到一些词,突然就感觉像在老北京胡同口听见小贩吆喝:“教育”“历史”“病院”……这些平日里司空见惯的词汇,对越南人来说同样耳熟能详,而且,一追溯,才发现这些词儿其实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你信吗?现在的越南语里,60%的词都带着汉人的烙印,而且还是唐宋年间的口音,细听还真有种时光倒流的味道。
说来也怪,越南语和中国话不止是发音带点熟悉感,它们都是有声调的语言。会讲普通话、粤语的人第一次学越南语,常觉得舌头还挺贴合,六七八个声调拧来拧去,像在跟小时候学说话那会儿较劲儿。不过这种“亲密感”其实藏着不少误会,因为越南语归根到底,还是南亚语系的那一支老树。你要说它是亲兄弟,那是抬举了,真正论起来,只能算是几十年老邻居被汉文化染上了点习气。

我们常说,词汇是一个语言最容易受外来影响的部分。历史里头,越南跟中国不光是街坊邻居那么简单。两地的关系,在王朝的更迭里,像拉锯战一样:越南这边,一度还用汉字做官方文字,好多年,讲法治、算账本、读书写字,全都往上贴汉字。唐宋年间,越南文化里滚进了一波又一波的汉语借词——古汉越词、汉越词再加上一小撮晚近的“汉化新词”,有的用法比北方乡镇还老派。比如“帆”,越南叫“buom”;“房”,叫作“buong”,听起来是不是还带点中国南方小调?
更神奇的是,越南学者读古诗古文,往往还得有专门解释汉字意思的喃字文献——像是咱们小时候背三字经、再查新华字典一样绕。我常觉得,这场语言的碰撞,既是生活里的日常互动,也像是长夜里家族的密谈,不知不觉间融入了习惯和思维方式。

但越南语可不仅仅是被“染”了这么点汉文化。它的本底——那些最原始的语法和骨灰级单词——其实跟汉语压根不是一条道上的。比如,咱们熟悉的人称、数词、亲属关系,越南语用的那些基本词根,全都是自家南亚语系的同胞,跟高棉语、孟语一类的语言更亲,跟汉语沾不到边——你看,一锅混搭粥,最里层还是老家的那口井水。
语法上越南语也曾跟南亚语系的兄弟抱团取暖,喜欢用词缀玩花样,跟英文里加-ing、-ed似的。只是跟着中国长久打交道,慢慢改成了主谓宾,没有屈折词缀,变得跟汉语学结构了。声调也是后来才加进去的,有时候我联想,这就像一个乡下孩子进了城,穿上了新衣裳,开始学城里的口音和规矩。可是家里老母亲每到饭点还喊着地道的家乡话,你就知道血脉在哪。

事实上,越南人也没把自己祖祖辈辈的词扔掉。原生的越南语词汇还有将近四成——你看那种叫妈、数数、认兄弟的词,跟汉语八杆子打不着,一点没混进来。汉化只是外衣,骨头还是自己的。
说起来,南亚语系的“族谱”其实相当庞大,不光在越南窝着。在柬埔寨——人家说高棉语;缅甸、泰国也有不少说孟语的少数民族;中国这边,也有佤族讲着佤语。南亚语系浪荡起来,甚至跑到了印度那边,桑塔利语在当地也小有地位。越南语其实是家族里最大的一支,还有高棉语、孟语、芒语作伴。芒语,现在只剩越南小族群在用,听着和标准越南语近得很,汉化色彩淡一些,像是老越南语的遗存。

不过别光看语言表面热闹,血脉流动里那些故事才复杂。有学者推测,在差不多五万年前,东亚、东南亚包括美洲的土著——其实都能捯饬出点“近亲”关系。到了两万年前,各路老祖宗开始分家——南亚语系的部分迁到东南亚岛屿,搅和着原住民,慢慢变成主流。但后来,南岛语系的人又打了回来,把这些南亚语先祖逼回了大陆,少数直接被同化。历史的“房门”开开关关,谁最后站在门口,还真说不清。
这块族群迁徙的地图画得比故宫图腾还复杂。五千年前,有那么一伙人(带着东亚男基因O1b),顺着长江、穿过岭南或者云南,进入了中南半岛。途中一路扩张,有的跑到印度、孟加拉,成了当地的南亚语族,基因里摻了当地母系的血。从此,混血成家,语言也像蛋炒饭一样,掺得你分辨不清是哪锅锅底。

而后岁月如梭,越南、高棉、孟一大家族分门别户。原始南亚语慢慢消散,各支都走向自己的命运。有时候我在想,学者考核这些语言和族群的家谱,都跟看老街人口搬迁一样,要查族谱、基因、文献,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你让我明明白白说清楚谁是老祖宗,估计也只能摇头苦笑。
到现在为止,南亚语系的学界争议还不少——有的人觉得这祖宗还是跟东亚系同根,有的人说连五百年前的事儿都混不清楚,何况五万年前。语言像人一样:不管家谱怎么写,活在日常里头就是柴米油盐。你今天去越南,听他们店铺老板学着唐宋气派喊口号,背后其实藏了上千年的历史和命运交错。谁又能说明白,亲近还是陌生,隔着几万年的烟云,归属都好像一场梦。

写到这,不由得感慨。我们这代人,有时候一听熟悉的口音就觉得亲近,可真要追根问底,谁和谁是一家,谁又是历史里走失的过客?语言这东西,就像亲情,有时候越近越易生误会;隔远了,反倒容易怀念。越南语和汉语,是“亲戚”?还是老邻居?或者,只是陪彼此度过一段时光的旅伴。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