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2个月就2016年了,即将毕业的我们工作还好多没有签约;舍友们每天都在看着各校招聘会,准备简历。而我还在准备明天去西餐厅打寒假工,攒最后一学期的生活费,毕竟最后的时候大家聚餐、旅游、等活动比较多。而对于工作,我就想只要毕业我不回老家就可以了,所以我还是比较释怀。就这样开始接触到了餐饮。

那是一个只有2家门店的西餐厅,面试的时候是小时工6元/小时,寒假工与小时工工资是相同的,只不过寒假工每天10小时的工作时间,最主要还有2餐。准备好了黑色鞋子,裤子,剪了头发,2天试岗离职是不给薪资的。到了门店进行了第一天试岗,安排在了水吧,制作鸡尾酒、饮品、师傅给简单讲解了下操作及厨具、然后自己在那看产品操作流程(第二天师傅抽查SOC,7天记不下就离职),后来每天上菜的大姐都会给我的菜挑毛病。第一天过得很慢,是因为对于整个环境的陌生;也是学到了冷暖,虽然产品学会了2样。记忆深刻的是吃饭的时候,每个人要求只可以使用一张餐巾纸,我习惯吃得很快,后来吃完了被告知清理好自己的位置刷好自己的碗。一切变得不一样,在食堂从来都是吃了就走。到了晚间收档的时候,都去抢收银岗,自己被安排在了2楼,地大还有个厕所。同样是师傅演示好标准,认认真真地干了一个多小时。回到学校的宿舍,特别的累,脚疼,腿也疼。第二天后有个小哥试了2天离职了。



直到自己后来毕业在北京做了门店管理层的时候,才知道如何把新员工融入进来。连锁企业有专门的训练体系,亲情化一定要做好。就这样每天都是特别的累,40多天就春节休息了2天。那是一个难忘的春节。两天我只吃了2个掉渣的馒头,和半棵白菜。我并不知道,寒假是餐饮的旺季,而我从最开始的水吧,然后煎面档,后来炒饭……门店工作人员不断地减少,工作强度越来越大。慢慢地变成,早上9点去了就刷碗、10点就接待顾客、午间就餐期过后3点接着刷碗,晚上高峰期后还是刷碗,而这对餐饮人来说,过年就是这样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8小时。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寒假,开学后接着做小时工直至4月初,想给自己大学时光留些美好。清明节去洛阳看了牡丹……

这就是第一次接触餐饮,即便学会了意面、牛排,鸡尾酒;学会了前厅服务和收银。学会了当师傅带徒弟,对于行业还是什么都不清不楚。也没想过后来还要从事这个行业,只是感受到了生活不易,感觉到了人间冷暖,磨练了自己的心态和毅力。所以后来在自己带门店每有新人入职,我都会第一天晚间聊一聊并留有微信,还会和他说一说开始接触如何不易。欢迎关注留言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