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人民的印象里,云南人似乎总被扣着一顶“家乡宝”的帽子。啥叫家乡宝?说白了,就是对家乡太过眷恋,不愿轻易离开那片生养自己的土地。那为啥会有这样的说法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咱云南,那可是老天爷赏饭吃,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昆明四季如春,“春城”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别的地方冬天冻得哆哆嗦嗦,咱这儿还能穿着薄外套晒着太阳,在翠湖边喂海鸥。大理有苍山洱海,风花雪月的美景不知迷倒了多少游客。丽江的古城,石板路、老房子,充满了故事。还有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风光独特,热带水果更是香甜得让人停不下来。在这样舒适宜人的环境里长大,谁舍得走呢?就像我家隔壁的李大爷,他孩子在上海发展得挺好,想接他过去享享清福,可李大爷去了没俩月就跑回来了,直念叨:“还是咱云南舒服,上海那地方,冬天冷得骨头缝儿里都是寒的,哪有咱这儿暖和。”
云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彝族的火把节,那场面热闹得很,大家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火把照亮夜空,热情的氛围能把人的心都点燃。傣族的泼水节,大街小巷都是欢乐的人群,互相泼水送祝福,水花飞溅间满是幸福的味道。还有白族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蕴含着人生哲理。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节日,是刻在云南人骨子里的记忆。我有个彝族的兄弟,在外地打工,每年火把节不管多忙都要想尽办法赶回家,他说:“不回家过火把节,这一年都感觉缺了点啥。”
再说咱云南的生活节奏,那叫一个悠闲自在。早上,去街边的小铺子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线,慢慢悠悠地吃着,和老板唠唠家常。午后,找个茶馆,泡上一壶普洱茶,晒着太阳,和老友们下下棋、打打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这种闲适的生活,让习惯了的云南人很难适应外面大城市那种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就像我大学同学,毕业后去了深圳,每天加班到深夜,周末也没得休息,没过多久就受不了跑回昆明了,他说:“在深圳就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根本没时间享受生活,还是咱昆明好。”

还有一点,云南人的家庭观念特别重。在云南,亲戚之间的关系都很紧密,逢年过节那必定是要聚在一起的。哪家有个大事小情,七大姑八大姨都会跑来帮忙。这种浓浓的亲情氛围,让云南人对家乡有了更深的牵挂。我认识的一个姑娘,本来在成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可父母身体不好,她二话不说就辞职回了云南,就为了能在父母身边尽孝。
当然啦,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云南年轻人勇敢地走出了家乡,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但不管走到哪里,云南这片土地始终是他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就像那首歌唱的:“无论走多远,家乡总在梦里边。”也许这就是云南人被叫做“家乡宝”的原因吧,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