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深圳新地标!一丹中心,风起云涌,摩天大楼如风翱翔

解密深圳新地标!一丹中心,风起云涌,摩天大楼如风翱翔"/

我们来一起“解密”深圳的新地标——一丹中心,看看它为何被称为“像‘风’一样的摩天大楼”。
"一、 一丹中心是什么?"
一丹中心位于深圳湾的深圳湾公园内,是由香港大学深圳校区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同拥有的标志性建筑。它由世界著名建筑师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设计,于2020年正式启用。
"二、 为什么像“风”?—— 从外观和设计理念解读"
“像风”的比喻非常贴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流动的形态 (Flowing Form):" 最直观的感受来自于其独特的、蜿蜒曲折的外形。建筑并非传统的直线或几何块体,而是呈现出一种连续、流动的曲线感。 这种形态让人联想到风的轨迹、水流的变化,或者风吹过物体时产生的形态。它不是静止的,而是仿佛在“动”的,充满了生命力。
2. "垂直的峡谷 (Vertical Canyons):" 建筑表面布满了深邃的垂直凹槽或峡谷,这些凹槽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明暗变化,如同风蚀地貌,也像是在建筑上刻下的“风”的印记。 这些凹槽不仅创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还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们可以调节建筑表面的温度,减少日晒,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自然通风。
3.

相关内容:

一丹中心地处深圳前海,由陈一丹先生(陈一丹基金会创始人、“一丹奖”发起人、腾讯联合创始人)倡导并创设,旨在建设一个全龄、全民的终身学习教育地标,共同实践探索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65万平方米,双塔楼建筑最高高度139.18米,集教育培训、商务会议、展览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目前,项目正处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同时有序推进综合机电安装与地下室装修工程。

图源:城市隐居结构人生

深圳一丹中心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其灵感核心在于将“东方哲学意象”与“数字时代流动空间体验”进行创造性并置。

建筑师以中国古代书院“层层递进、门内有庭、庭后有径”的空间伦理为原型,把“门”抽象成空中连体的巨构,“庭”演化成4-6层通高的城市客厅,“径”则化作螺旋上升的公共坡道与退台花园。形体上两道弧线塔楼相对而立,形成一座“当代山门”,既呼应前海城市客厅轴线,又隐喻“步入知识殿堂”的仪式。

建筑表皮的流线与开口方向经过 CFD(计算风动力学)模拟,生成类似“沙丘风蚀”的渐变肌理——深浅不一的铝板和 LOW-E 玻璃单元在东西向更密实、南北向更通透,既减少热增益,又使体量在阳光下呈现“流沙”般的动态光影。这一灵感直接来自 ZHA 对“数字自然”的长期研究,将风的流动可视化,成为立面的“隐形结构”。

细部设计巧妙融入了“一丹”二字的抽象笔划元素,如塔楼平面1°-7°的切角折线隐喻“一”字横划,空中连桥内侧的微鼓倒角呼应“丹”字点的弧线,这些符号被参数化手法自然融入整体几何逻辑之中。

一丹中心最终呈现为一个多义性的建筑实例——它既像山门,也似沙丘;既承载着传统书院精神,又生动展现了数字时代流体的速度与美感,是东方空间伦理与数字流体美学完美叠加的可持续公共建筑典范。

你对一丹中心的设计作何评价?

欢迎留言评论区!

发布于 2025-08-25 05:58
收藏
1
上一篇:成都公园狂欢夜,世运会变身全球大派对盛况空前 下一篇:新加坡启程,探索6大梦幻度假胜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