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昌玩,最怕找不着地道美食——
网红店排队两小时,味道不如老巷口的小摊;
景区里的“特色菜”,吃起来像全国通用款;
想尝本地人天天吃的,得往中山路、大士院钻。

早起来碗黄记瓦罐汤的皮蛋肉饼汤,
汤头熬了4小时,醇厚得能挂勺,
配一碗拌粉,米粉丝滑得吸溜一声进嘴,
辣油是现熬的,香而不燥,10块钱撑到中午。

中午去窝罐里吃江西小炒,
烧鸡脚软糯得脱骨,油浸鱼鲜辣得直冒汗,
藜蒿炒腊肉得选鄱阳湖的藜蒿,脆嫩带点苦,
配烟熏腊肉的咸香,连吃三碗饭都不够。

下午路过大士院的流动摊,
买个热罩子串,3块钱一个,
糯叽叽的带着酒酿香,越嚼越上瘾;
再买个老南昌白糖糕,刚出锅的外皮脆,
内里软得像云,裹满白糖粉,
别买景区的,这儿的才是童年味。

这些美食不是名贵菜,
是南昌人从小吃到的早餐、午餐、下午茶,
藏着老巷子里的烟火气,藏着妈妈的手艺,
藏着“今天也要好好吃饭”的认真。

你要是去南昌,
最想先咬一口刚出锅的白糖糕,
还是吸一碗热乎的瓦罐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