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没有机场?一探究竟,揭秘“未必”之谜!

苏州没有机场?一探究竟,揭秘“未必”之谜!"/

您说得对!"苏州并没有自己的民用运输机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苏州完全交通不便。苏州紧邻中国的两大国际机场:
1.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WUX)":这是距离苏州最近的机场,位于无锡市,但服务苏州及周边地区。它是军民合用机场,主要运营国内航线和一些国际/地区航线。对于许多苏州居民来说,这是最主要的航空枢纽。 2.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SHA)" 和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PVG)":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两大核心机场,它们为苏州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国内外航线选择。由于地理邻近,苏州与上海在交通上联系紧密,很多人会直接从虹桥或浦东出发。
所以,虽然苏州本土没有机场,但通过邻近的苏南硕放机场以及便捷的交通连接上海两大机场,苏州的航空出行是非常方便的。因此,“苏州没有机场”的说法并不准确,或者说不够全面。

相关内容:

一个前置货站的落地,改写了长三角外贸物流版图。

几年前,苏州的货运企业还在为苏州没有机场而头疼。当时,苏州企业的货物需先送到上海代理库进行理货、制单、贴唛,再到上海机场货站进行海关查验、安检。

今年4月7日,在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内,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正式启用。这是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航空前置货站,货物送到了这里,就相当于送到上海机场。经由上海机场出口的货物,在苏州实现了货物安检、海关查验、服务规范“三个前置”,较常规模式节约物流时间12—24小时,降低地面物流成本约10%—30%。

而这,只是长三角地区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一个缩影。

最重要的就是“破壁”

5月1日0时,从连云港出发的装载铁矿粉的“江苏拖3088”船队,免费通过朱码船闸,朝着扬州高邮港驶去,节省过闸费2796元。自5月1日起,江苏境内101座船闸取消收费,新建船闸不再收费。据统计,政策实施后,预计每年可减少收费2亿元。

看似收费减少了,但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选择公水联运的运输路径,货物运输需求大大提高了,不少码头装卸大宗货物的订单明显增多,区域运输格局改变,进而带动周边发展。

新华社照片,南京,2025年5月12日 这是5月11日拍摄的淮安船闸(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曹政摄)

想要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最重要的就是“破壁”,也就是消除流通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过去一年,长三角在合力畅通区域市场循环上又有不少新动作:全国首个跨省域物流降本增效方案制定印发,围绕长三角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七方面形成37项共同行动举措;“联动接卸”模式已覆盖长三角11个港口,每个进口和出口集装箱可分别降低物流成本200元和400元……

如果说船闸取消收费解决的是商品流动的物理阻隔和显性成本,那么长三角区域还有很多“破壁”已经深入到公共服务领域。

传统模式下,旅游推广常以省、市为单位。而现在,在上海浦东机场T1航站楼五洲中路安检附近,有一绿色服务台,昆曲演员演绎着《牡丹亭》片段,婉约动听,而工作人员则向来往旅客推介着有关苏州的文旅和交通信息。

今年,上海浦东机场T1航站楼苏州文旅国际服务点正式启动,标志着苏州成为首个除上海外在浦东机场设立服务外籍人士旅游咨询点的城市。

新华社照片,苏州(江苏),2020年10月7日 ,游客在苏州留园观看实景版昆曲《牡丹亭》。 新华社发(杭兴微 摄)

苏州和上海两地政府从竞争转向合作,资源联动共享,共同拓展旅游市场,实现了区域协同发展的理念,而通过上海这一门户将客流导入苏州,也能提升整个长三角区域的旅游吸引力。

一堵“隐形的围墙”就这样被打破了。

关键在于财税分享机制

每一次“破壁”,都不简单,必须打破固有利益分配格局,设计符合激励相容条件的规则来引导区域内各主体行为,让各方都有获得感。

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李猛告诉记者,“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需要总结并推广地区间财税分享的成功经验,破除地方政府为了税源而设置的各式壁垒。”

比如蓬勃发展的“飞地经济”,苏州工业园区不仅在省内与宿迁、南通等地共建了工业园区,还与安徽滁州、浙江嘉兴等地进行了园区合作。“园区共建的实质,是飞出地将资金、项目、管理服务等投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实现优势互补,进而走向共赢。能否真正双赢,关键在于财税分享机制。”李猛说。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1月7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对外发布。新华社发 徐骏 作

除了合理的机制,还需要多方配合。

比如5月3日,意大利游客阿莱西奥在苏州美罗百货花费5分钟就拿到了48.6元退税现金。这是全国首例跨省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需消除行政区划对消费和资金流动的限制,各省税务系统、商家、金融机构通过密切联合,共同执行统一的退税规则、流程和技术标准。

而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那看似容易的“三个前置”,需苏州与上海两地的海关、民航、公安等多部门协调。比如货站怎么建,需重新设计安保方案并通过民航局审批,无先例可循;为确保货物从苏州到上海机场之间驳运的绝对安全,避免二次查验,则需在车内安装大量的安防系统等。整个货站落地前后历时整整一年。

聚焦区域一体化,长三角地区承担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重要任务,逐步在重要区域和重点领域探索出一系列实践路径。

原标题:《苏州没有机场?未必!》

栏目主编:陈抒怡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刘畅

发布于 2025-08-23 03:57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之谜,为什么苏州至今未建机场?原因揭晓 下一篇:苏州机场,为何建设停摆,下文待续之谜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