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澡差点命悬一线!警惕,这几类人群不宜“洗大澡”,安全洗澡须知
您好!您提到的“泡澡差点丢了命”的情况确实可能发生,这通常与泡澡时的水温、时间、身体状况以及通风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对于某些特定人群,泡“大澡”(通常指长时间、高温的泡澡或桑拿)存在较高的风险。
以下几类人群确实不适合或需要"特别谨慎"地“洗大澡”:
1. "心血管疾病患者":
"高血压、低血压患者":高温泡澡会使血管扩张,可能导致血压急剧下降(低血压)或波动,引发头晕、乏力甚至晕厥。对于高血压患者,过热也可能增加心脏负担。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泡澡时心脏负荷增加,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患者":高温和体位改变可能加重心律失常。
2. "脑血管疾病患者或高风险人群":
"脑卒中(中风)康复期患者或病史者":泡澡引起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可能增加再次中风的风险。
"有眩晕、易晕厥史的人":高温和血管扩张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甚至摔倒。
3. "孕妇":
尤其是孕早期和孕晚期,高温环境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泡澡可能导致子宫收缩,增加流产或早产风险。
4. "婴幼儿
相关内容:
连续多日的低温天气
约上亲朋舒舒服服泡大澡
想想就很惬意
但对有些人来说
泡澡或有健康风险
正月初七,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连收治两位胸痛患者,二人恰巧都是因为在澡堂晕倒而被紧急送到医院的。
一天内,两位患者被从澡堂抬进急诊室
许大爷今年70多岁,喜欢泡澡,格外偏爱水越热越好。初七一大早,许大爷进入泡池,半小时后突然晕倒,大家七手八脚把他扶到水池边上,热心市民帮着打了120 ,一路护送到医院。经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心脏左主干病变,主干末端有血栓堵住血管95%。市三院心内科医生孙伟立即给予血栓抽吸、冠脉溶栓、球囊扩张等治疗,许大爷逐渐好转。
65岁的赵师傅本身就是一名搓澡工,初六的时候就有胸疼,只不过不持续,时有时无。最严重的一次发作是初六晚上,睡梦中疼醒了。第二天症状好转赵师傅还是如常上班,结果搓澡的时候突然失去意识,幸好同事在120医生的指导下为他做了心肺复苏,随后由救护车送至市三院胸痛中心。经过MDT多学科会诊,发现赵师傅心电图Q波异常,前降支近端完全堵死,确诊其为前壁心梗,医生立即为患者进行冠脉溶栓、支架手术,赵师傅也转危为安。
泡澡能引发急性心梗吗?
很多中老年人都喜欢泡澡,甚至觉得出出汗还能疏通血管。其实,长时间泡澡引发急性心梗的事件,并不少见。孙伟医生表示,急性心肌梗死与洗澡之间的关系可能涉及多种生理和环境因素,尤其在特定情况下,洗澡可能成为诱发心梗的潜在风险。
长时间泡热水澡或蒸桑拿会扩张体表血管,导致血压下降,心脏需加快跳动以维持供血,可能加重心肌缺血(尤其对已有冠心病者),从而引发头晕、心慌甚至晕厥。
蒸桑拿、泡澡时间过长,或者水温过高,可能导致大量出汗、血液黏稠度升高,增加血栓风险。
澡堂子的环境一般都是密闭的,不通风的,长时间缺氧也会增加心脏负担。
泡温泉时水位过高(超过胸部),会使心脏受到额外压力,加重心脏负担,容易出现胸口憋闷等症状。
这几类人不适合“洗大澡”
已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或糖尿病者。
老年人群(血管弹性差,调节能力弱)。
有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
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泡热水澡和蒸桑拿更容易出现这种意外情况。如果在洗澡过程中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洗澡,平躺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此外,洗澡时还应注意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防止因缺氧引发的意外。如果出现晕厥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关于洗澡,这些事情你要知道
水温与时间
过热的水温不适合,那么冷水澡行不行?冷水澡其实也不利于健康,突然接触冷水(如冷水澡)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血压骤升,增加心脏负荷,甚至诱发斑块破裂或冠状动脉痉挛。
洗澡的水温以接近体温(38℃–40℃)为宜,避免骤冷骤热。洗澡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内,避免长时间泡澡或蒸桑拿。
改善浴室环境
保持通风,安装防滑设施和扶手,减少跌倒风险;
冬季提前预热浴室,减少温差刺激;
避免单独锁门,以便紧急情况下及时施救。
调整洗澡时间
避免饱餐、饮酒或剧烈运动后立即洗澡,建议间隔1小时以上;
清晨血压波动较大,老年人可选择中午或傍晚洗澡;
泡温泉或洗大澡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更需谨慎。如果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转自:海胆新闻
来源: 长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