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1158”举措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效持续放大

庄浪县“1158”举措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效持续放大"/

庄浪县“1158”举措持续放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效,这一表述通常指的是庄浪县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和行动。虽然具体的“1158”内容可能因时间、角度或官方文件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其核心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系统性的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为了更好地理解庄浪县的“1158”举措,我们可以将其拆解并推测其可能包含的内容:
"“1”可能指:坚持一个目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所有举措的根本遵循。庄浪县的所有工作都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旨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1”可能指:强化一个引领"
"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庄浪县将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可能包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
"“5”可能指:实施五大工程"
这五大工程可能是庄浪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具体抓手,涵盖了多个方面,例如:
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程:"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

相关内容:


庄浪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1158”(即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条主线,建立三级联创责任体系,实施“五项行动”,实现“八进”全覆盖)创建工作举措,聚焦党建引领、文化引领、民族教育、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方面,深入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持续推动形成各民族嵌入式交往交流交融新模式,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


聚焦党建引领,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动,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计划,依托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等载体平台,专题学习全国和省、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80余次,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培训班2期(次),培训党员干部和新调整任职干部386人。充分利用县梯田纪念馆、石桥地下党联络点展馆等县内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开展主题实践教育和参观学习320场(次),进一步坚定了全县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同甘共苦、同心发展的自信心。抓建省、市、县标准化先进党支部100个,改造提升村级活动场所22个,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12个,举办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工作者岗位培训4期428人(次)。深入实施集体经济“改薄倍增”行动,推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村达到151个,不断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组织基础。





聚焦文化引领,归聚民族团结进步精神支柱。紧贴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和群众文化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丝路文化、驿站文化、梯田文化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过程,高标准培树了韩店镇石桥村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打造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广场、民族团结主题街道和中华文化宣传广场。深入挖掘“庄浪精神”特有文化内涵,不断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扶持以麦秆画、花儿、眉胡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培养传承人员4800余人,征集民族题材作品340余份。不断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开展了图书、非遗、文物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42场(次),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和读者服务中心21个,并同步配套了多功能室、少儿阅览室和古籍保护室,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础。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乡村等活动98场(次),不断丰富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筑牢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聚焦民族教育,培育民族团结进步时代新苗。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活动,将“爱我中华”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等内容纳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计划,结合思政课和主题班会等平台,定期开展民族团结常识教育、民族政策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集中授课600多节(次),开展民族团结手抄报、主题征文、作品展等活动210多场(次),参与师生1.5万多人,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对中华文化和伟大祖国的自豪感。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了欣赏民族音乐、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学做民族手工等文体活动96场(次),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青年”“争做民族团结小明星”演讲比赛、“童心向党”手工比赛等系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2000余场次,使民族团结金种子在各族青少年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根基更加牢固。





聚焦乡村振兴,筑牢民族团结发展基石。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相衔接,持续跟踪、全面排查所有农户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全面落实产业链链长制,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建成有机苹果生产示范基地45万亩,建成果品交易市场2处,贮藏保鲜库6处。投放良种牛3819头,建成规模养殖场120个。建成日光智能温室2.1万平方米、种薯基地9处25万亩、商品薯基地10处11万亩。发展设施蔬菜3000亩,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50亩,带动全县种植蔬菜10万亩;新建中药材基地2.8万亩,养殖中蜂3000箱,培育高素质农民750人、合作社带头人300人、家庭农场主360人,各族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硬化村内巷道32万平方米,改造户用卫生厕所1.2万座,完成生态造林2万亩,绿化乡村道路200公里。打造乡村建设示范片带5个,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49个,乡村旅游“样板村”6个,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社会治理,激发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动能。采取“一核突出、三治融合、四轮驱动”方式,打造文明试点村庄20个、乡村治理示范村100个、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带5个。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群众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体系,以“法律八进”活动为载体,组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280场(次),各族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不断提升。积极推行党员“积分制”和村民“红黑榜”管理,指导乡村健全完善了“一约四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培育县级以上“最美家庭”“美丽庭院”1008户,示范村105个。结合平安庄浪建设,建成了“平安家庭”示范村(社区)10个、示范户200户,征集分享优秀家风故事80多个,成功创建了省市级“家庭教育实践基地”4个,家风长廊300多个,不断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承社会新风尚。


来源:庄浪县委统战部

编辑制作:省民委宣传处

发布于 2025-08-19 12:12
收藏
1
上一篇:仅1.19kg极致轻薄!LG gram 2021款16英寸笔记本深度体验测评 下一篇:湖北公安创新服务模式,线上线下联动,解决群众难题115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