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温馨满溢暖融融的幸福时光

回家过年,温馨满溢暖融融的幸福时光"/

回家过年暖融融,这是一个充满温馨和幸福的场景。在这个时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家门前的红灯笼、窗上的剪纸、桌上丰盛的年夜饭,都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节日氛围。
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畅谈着未来的美好。孩子们嬉戏玩耍,欢声笑语不断,为这个家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和快乐。
在这个时候,人们会放下心中的烦恼和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温馨的氛围中,感受着家的温暖和幸福。回家过年暖融融,这是一种让人心生向往的美好体验。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正说着,母亲电话打来,询问抵家的具体时间。我只好婉拒文友晚饭的安排,继续往家赶。

路上,妻子有些感慨地说:“日子越来越好,现在过年,大家讨论最多的是怎样把年过得有意义。”对此,我深表赞同。总有一些美好,栖居在心灵之上,汇成节日里别样的幸福。

一路喜庆,一路祝福

李万军

老家大哥打来电话,喊我们去他家过年。好些年了,我们兄弟各忙各的,很久没一起过年了,是该好好聚聚了。

去年春节前夕,我和妻子给大哥打了个电话,告知已准备就绪,就欢快地上了路。连公路也似乎嗅到了节日的味道,车辆比平时多了许多。我们开车下了高速,经县道,过乡街,正准备拐入老家村组公路,就接到大哥来电:“你们到哪了?”听我们说正准备驶入老家村路,大哥忙说:“别走那条路了,车多,堵得很,可以从新路走。”

“新路?”我有些迷惑。

大哥在电话那头解释:“尖岩村的路修好了,通到我们村,我们叫新路。虽然绕了点,不过车很少,跟着导航走就行。”

听大哥这样说,我们好奇又兴奋,马上导航往尖岩村驶去。

尖岩村,与我老家箐脚村是邻村,只不过尖岩村是在高高的大山上,像在云端里,我们村是在低凹的大山脚,像在山沟里。从老家抬眼看尖岩,高山险峻、岩石尖峭,去那里就像往天上爬一样。

尖岩村的背面,是贵州毕节纳雍县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交界的纳雍河。那河把尖岩村拦住,在这高山之上,显然尖岩村是个孤独的角落,往哪修路都很艰难。以前和外界往来,都靠从杂草乱石里走出来的山道,崎岖陡峭,有些路段还要手脚并用。

出牛场小街往尖岩的路上,不时看见有三五成群的人在行走,有背着花炮的,有扛着甘蔗的,还有提着粉丝和豆腐皮的。人们边走边聊着天,一路悠闲。我们跟着导航走,当爬到了很高的地方时,就到了尖岩村。

山上还有山。一座座山,像一棵棵竹笋,傲然挺立,直冲云霄。路的两旁是人家,为了方便出行,他们把院门修接公路,有些在一楼开起了门市。

一进入村中,便觉年味浓浓涌来。我们也把车速降下来,慢吞吞地边走边看。只见临街的农家庭院里,有人在打包裹,有人在玩扑克,有肩扛啤酒的、手拿春联的人在围观起哄。有三三两两的小孩戏耍,时不时丢一个炮仗在路边,引得大人一阵呵斥。那些孩子回身望了一眼,做了个鬼脸,嘻嘻一笑,又跑开了。

下到公路上,不时听到有舂碓声传来,像是春雷滚滚。这声音我最熟悉不过了,是人们在舂苏麻,准备大年初一包汤圆做引子。

车继续慢悠悠地走,不知不觉,已荡出了山口。沿着山口往下,抵达一个叫青木冲的寨子。以前我们是在寨对面的山上遥相对望,那时,青木冲寨大多是以石为壁的杈杈房,部分是低矮的石墙茅屋。村民们穿的是自种自纺的麻布衣裤,这衣裤很金贵,多是大人穿旧了才改给小孩穿,但很多孩子还是穿不上。

今天路过这里,眼前的变化让我惊叹:一栋栋白色小楼错落有致,整个寨子不见一间泥房,当然更没有杈杈房了。村民家门口打好了水泥路,看上去干净亮眼。

我们索性下车,好奇地四处走走。不远处的庭院里,几对青年男女在跳芦笙舞。一中年男子见我们站在寨门口,主动过来打招呼。我们谦让着,在寨子边上聊了几句,才知近年来寨里的青年男女外出打工挣了不少钱,把家也建得漂亮。寨里的麻布衣裤成了“奢侈品”,只有姑娘出嫁或小伙结婚才用,一件价值不菲,还得提前定做。男子边说边指着那群跳芦笙舞的青年说,他们刚打工回来,正准备春节期间的芦笙舞比赛。

告别青木冲寨,沿着山腰又行了一段路。的确,如大哥所说,老路已经堵车,一直堵到村口。原来是村里在外的年轻人纷纷开着小车回来过节,加之邻寨今天有几家摆喜酒,所以路很拥堵。

见我们到家,大哥笑着说:“看看,走尖岩村没错吧!”

吃了坨刚出盆的糯米粑,我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便朝村子里闲逛去。很多人家正在门口支起桌子,装香肠、做甜酒,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一路走,遇到一路的笑脸和喜庆,还有热情的邀约与新年的祝福。

这时,路上有人在拿着刚写好的春联急急往家走,我急忙侧身。他们要把这吉祥的春联贴上,把喜庆的窗花贴好,红红火火过新年。

春风十里年味浓

钟兆云

“路再漫长,也阻挡不了回家过年。暮色苍茫,我依稀望见了一排参天的桉树。闽粤赣三省交界,以林改闻名一方的福建武平县就在眼前!”

“老屋和整个半山腰,正为宽敞的高速公路让道。在老宅前的晒谷坪里,我们祖孙三代留下了合影。兄长特意种上了树,父亲说,树长高了就成了记号,能给你们带路回家……”

我有微信记事的习惯。这次出发前,我又翻看起近几年回闽西老家过春节的情景,可以忆起当年在路上望到武平县路牌、直奔出生地岩前镇时的激动。

离开故乡在外闯荡许多年了。一过腊八,“春节回家吗”的关切便多了起来,我的从来都是“回”。故乡有我太多的记忆,乡愁如大山般笃定,如溪水般蜿蜒,如绿竹芒萁般长盛,这一切都附丽在春节时分。

人到中年,回乡情更切。当我们满怀疲惫地踏入家门,母亲的双眼顿时就亮了,虽然心疼我们路途辛苦,还是第一时间拉着我到父亲像前。父亲生前说过,一个人走得再远,都要记得回家的路。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回乡当天,父亲一大早就在墟边等;后来年迈走不动了,他就坐在家门口的长椅上等。高速公路修到家门口时,父亲已长眠在比路还高的青山里。如今,我每每驱车经过,脑海里总浮现出他倚树远眺的身影,心里默默地说:老爸,我们回来了!

母亲也曾像是山中秀气挺拔的树,但过度劳累落下痼疾,让她站如弯弓。想当初,只有儿孙们一再恳求,再甜言蜜语许以“过年送您回家”,母亲才愿意跟我们到城里小住一阵。

我记得那年回家的漫漫途中,母亲或是担心我们开车困了,便开始唱山歌,然后击鼓传花式轮唱,再远的路也不在话下。那样的天真烂漫,已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之一。路上,母亲还不忘频频提起家乡的美食来馋我。只要听她一讲,车里就仿佛飘来灶边的香气,挑动味蕾。做母亲的哪个不晓得孩子的口味?

团圆,是人生最期待的风景。以前春运挤火车、拼车或搭便车时,常不无感慨地说“爬也要爬回家过年”。现在自家有车了,遇上拥堵又能怎样呢?妻儿对回家过年各有记忆,妻说,以前坐车走国道、省道、县道,弯来拐去要一两天,能碰上好几个乡镇的墟场;儿子朋友圈里写:高速公路自驾飞驰,春风十里年味浓。

与过往不同,今年回家,不只有自驾一途。去年底,龙龙高铁(福建省龙岩市到广东省龙川县)的龙岩至武平段正式运行,省城福州与老家武平县也就顺理成章地“接轨”了。选择回家的交通方式,倒成了一种“甜蜜的烦恼”。

回想着往事一幕幕,家,终于到了。我用脚丈量故乡的每一个角落,用心唤醒每一片田地的记忆。在省城长大的儿子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在这里发端。我带着他行走在窄窄的田埂上,路遇之人,不管熟不熟悉、叫不叫得上名字,都对我们报以淳朴的笑容,送上真诚的问候。微风吹来春的气息,我们诗兴大发,一路对诗和唱歌,不亦乐乎。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2日 08 版)

发布于 2025-08-19 09:58
收藏
1
上一篇:回家过年,暖意融融的温馨时光 下一篇:回家过年,温馨满溢的暖融融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