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及下辖三县市古名大盘点,谁的名字最古韵动听?

青岛及下辖三县市古名大盘点,谁的名字最古韵动听?"/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假设性问题!青岛及其下辖的3个县级市(黄岛区、崂山区、即墨区)都曾有过不同的古称或历史名称。我们将选取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古名,并尝试从“好听”的角度进行评价。
"1. 青岛市 (Qīngdǎo)"
"古称/相关:" 青岛的历史名称相对复杂,现代“青岛”这个名字本身是近代才有的,源于“青岛”一名(可能指小青岛)。其区域在古代属于胶州(Jiāozhōu)。 "胶州 (Jiāozhōu):" 这是历史上胶东地区最重要的州府名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胶”字本身有黏性、胶着之意,结合“州”字,听起来比较稳重、正式。很多人会觉得“胶州”这个名字比较有历史感和分量感,算是一个好听且有分量的古名。
"2. 黄岛区 (Huángdǎo Qū)"
"古称/相关:" 黄岛区因黄岛(小青岛)而得名,其区域历史上长期属于胶州。也有说法与“胶西”有关。 "胶西 (Jiāoxī):" 指胶水的西边,是古代一个重要的区域名称,历史悠久。春秋时期齐国的田和、田

相关内容:

青岛,这座城市和她的几个县市,名字究竟该怎么叫好?如果真要复归往昔,用上那些有历史味儿的称呼,听的人未必不心动。有人管现在的青岛,当年小渔村出身,说是因为满眼翠绿才叫这名。胶州湾就这样成了海上丝路的要地,唐宋时兴隆。说到青岛的来路,不就是即墨那片地方吗?商朝的都城之一。据最近国家考古局和清华大学考古团队的报告,殷商卜辞提到纣王兵败东夷,夷国死战,颠覆了老商的威风,后来莱、纪两国蚕食,齐国变成了主角。乐毅攻齐,田单火牛阵给齐国续命,学历史的都知道,即墨在春秋里就是这一出。现在说青岛,学者们说它应该叫即墨。怎么想也觉得,改成即墨是不是更有味道?

即墨不光抗住了燕军,也有琅琊和不其,那些旧地名,听着有点儿生啊。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哪个归属都离不开即墨这个根。不其县那时归胶东国,都治在今平度。后面的朝代换来换去,有时候叫琅琊郡,有时候是长广郡。更有东青州、莱州、密州那些地名,轮着管这地方。蒙元设胶州,明清设卫所,浮山卫、胶澳都曾是青岛的前身。这么一算,城市的名字,像人的姓氏,老是变。在《中国历史地理大系》《山东区域地名志》等官方资料中,青岛历史地名变迁记录详明,青岛成为山东经济第一大埠,在权威数据里,2010后本地GDP连续突破万亿,超过烟台,19年全国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七。

一战后头,胶澳本应归中国,却被分给日本。五四运动就这么爆发了。全国都在闹腾,青岛的命运翻了篇。胶澳收回后成青岛市,后头一路升级成副省级,一线城市还差了点。按老名字“即墨”,听着不草率,却少了点霸气?历史的轱辘碾过,青岛到底该叫什么,好像也不是件简单事。

胶州湾西南的黄岛区,和青岛主城区隔着一桥一隧。归了国家新区,是青岛的西海岸。东汉琅琊县,这个叫法源远流长。琅琊台就立在这儿,隋朝以前消失,明朝来镀灵山卫。所以要复名,黄岛改叫“琅琊”最稳妥?真的有股英雄气,但当地人真愿意吗?从山东省地名普查资料看,黄岛区行政区历史变化最大,2014年后纳入新区,带动GDP翻倍增长,山东省统计局2023年数据显示黄岛区排名青岛首位,金额逼近3000亿。不过听着琅琊,老一辈有人会心一笑,外地人不一定能记住,“西海岸”名头倒是响亮。

胶州。胶水之地,据《史记·莒世家》和2022胶州地方志记载,西周封莒国都介根,几百年都叫这名。战国、秦汉胶州归莒国、黔陬县管辖。后来元初设胶州,明清才定名。“金胶州”的名头很响。民国变成胶县,后来又搬到青岛,再到昌潍,折腾几十年,胶州终于改回胶城。今要复名字,称“介根”未免太古,也许胶州更适合,但“介根”这词,听着像古诗里的字眼。

平度。莱国时代叫棠邑,齐国苍仓,战国筑即墨城,后来变胶东郡治。西汉设郁秩县,历代易名,明初平度州,清雍正降为散州,民国变平度县。建国后多次划归,1983年才入青岛,89年称平度市。如果叫上“棠邑”,名字文雅,带点贵气。历史学者王明志在《山东古地名考》里夸过棠邑,说是齐地最美的地名。不过当下平度人习惯了平度的说法,棠邑真能复名?听上去像文人地,实际农业大市,名字反而不接地气?

莱西。莱国、齐国的故土。汉文帝置邹卢县,明清属莱阳县,近代变莱西。解放后有过莱西南县,后合并莱西,属烟台转来青岛,再升县级市。邹卢这个名不算响亮,挺有味。青岛史志办2023年资料录入过,莱西今属青岛GDP末位,人口却突破百万。换了名字,好像人家还不太习惯。邹卢如同一个旧姓,说了,谁记得住?

到底名字好听还是霸气?有人说即墨寓意坚强,有人更喜欢琅琊的气派,也有人对介根的古朴着迷。也许从文气上讲,棠邑最优雅;莱西的邹卢略显低调,却透着一股独立劲儿。可青岛本身要是叫即墨市,中国地图上会不会少了点标志性?现在青岛、黄岛、胶州、平度、莱西,每个名字都有其根,但真复古地去叫,还真难定夺。

有一二事插句嘴。比如老青岛人家里,至今还管市区叫即墨,偶尔有大学城的孩子逗趣,说咱家就在琅琊台。胶州那边摆流水席时,村里老人劝后辈别忘介根的来历。平度的农场主恨不得自己种在棠邑地头。莱西那边,四十岁的一拨人,微信名偶有标注“邹卢孙”,你说奇不奇?

但名字用久了,总归还得考虑实用和辨识度。官方资料、规划署、地名协会一轮又一轮研究,青岛叫青岛,黄岛变西海岸,胶州和莱西不改。可要是追到根里,谁的名字最霸气?谁最悦耳?可能在于你是哪一派。

历史在变,名字也在变。腔调十足还是平淡如水,各自有自家由头。其实,改不改,叫啥都行,青岛还是青岛,那些县市有历史,就足够了!

发布于 2025-08-18 22:29
收藏
1
上一篇:大连中山广场,国内巴黎风情汇聚之地,别于青岛厦门的独特魅力 下一篇:青岛碧波,这片海,终成心之所向的向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