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名称的由来,最广为流传且被普遍接受的说法与德国的“胶澳” (Kiautschou) 有关。
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德国租借与“胶澳” (Kiautschou):"
19世纪末,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扩张,德国看中了山东半岛的战略位置,特别是青岛这块港口资源丰富的土地。
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州湾(Jiaozhou Bay)。
1898年,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将胶州湾及其周边地区(包括青岛)租借给德国,租期99年。
德国在租借区域内设立“胶澳总督府”,将此地称为“胶澳” (Kiautschou)。这个名字是结合了胶州湾(Jiaozhou)和澳(指港口、海湾)而来。
2. "“青岛”名称的出现:"
在德国租借时期(1898-1914),虽然官方名称是“胶澳”,但在当地居民和后来的使用中,“青岛”这个名称逐渐开始出现并被使用。
"关于“青”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取自“青岛山” (Qingdao Mountain):" 德国建总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