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传统习俗,你知道哪些趣味与传承?

元宵节传统习俗,你知道哪些趣味与传承?"/

是的,我知道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元宵节,又称灯节,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节庆祝活动的最后高潮。主要习俗有:
1. "吃元宵/汤圆 (Chī Yuánxiāo/Tāngyuán):" 这是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食俗。北方多称“元宵”,南方多称“汤圆”。 "元宵"通常是“滚”出来的:将馅料放在糯米粉中,用两块木板中间的凹槽来回滚动,使其外皮变得光滑。 "汤圆"则是“包”出来的:像包饺子一样,将馅料放在糯米粉团里,轻轻按扁,再团成圆球。 两者都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美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寓意着家庭和睦。
2. "赏花灯 (Shǎng Huādēng):" 元宵节最热闹的习俗之一。家家户户、公共场所都会悬挂各式各样的灯笼。 灯笼造型多样,有传统的宫灯、动物灯、植物灯,也有现代创意的各种造型。 灯笼内点燃蜡烛或使用电子灯,光线透过彩纸,显得璀璨夺目,五光十色。 赏灯寓意着"光明、驱邪避害",也增添了

相关内容:

来源:【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

“元宵”:寓意团圆和美;灯谜: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文字游戏,也叫打灯虎;龙灯:龙是中华的图腾,舞龙灯,载歌载舞,氛围喜庆;狮:象征吉祥如意,寄托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送花灯”即“送孩儿灯”

2.“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4.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5.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本文来自【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布于 2025-08-18 18:57
收藏
1
上一篇:不禁、不罚、不扣,这两座城市引领电动车人性化管理新风尚 下一篇:今天,一起揭秘元宵节那些有趣的风俗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