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经典串讲]小学古诗词精讲系列3,深度解析正月十五日夜合璧儿篇

[妈妈经典串讲]小学古诗词精讲系列3,深度解析正月十五日夜合璧儿篇"/

我们来一起欣赏和学习唐代诗人崔护的这首《正月十五日夜》。
"【妈妈经典串讲】小学古诗词精讲3·《正月十五日夜》|合璧儿"
(注:合璧儿是一个以亲子阅读、国学启蒙为特色的账号,其讲解风格通常生动有趣,适合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
---
"一、 诗词原文"
"《正月十五日夜》" (唐)崔护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二、 拼音注音"
"正月十五日夜" (唐)崔護
"huǒ shù yín huā hé," "xīng qiáo tiě suǒ kāi." "àn chén suí mǎ qù," "míng yuè zhú rén lái."
"三、 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护创作的一首描写元宵节夜晚景象的七言绝句。崔护,字丹丘,唐代著名诗人。这首《正月十五日夜》是描写他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的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
"四、 逐句串讲"
"第一句:火树银花合"
"火树银花 (huǒ shù yín huā):

相关内容:

一苇渡江

今天讲读的是唐代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这首诗在写景方面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位诗人说起来可能不像大小李杜,白居易那样广为人知,但他的诗被人评为: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在初唐时期,苏味道与我们学过的《风》那首诗的作者李峤齐名,并称“苏李”,并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聪明,博学的小朋友也许会问’他和宋代的“三苏”‘啥关系?那就一起来听听吧!

《正月十五日夜》是唐朝诗人苏味道在神龙元年写的一首咏叹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

这位诗人说起来可能不像大小李杜,白居易那样广为人知,但他的诗被人评为: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在初唐时期,苏味道与我们学过的《风》那首诗的作者李峤齐名,并称“苏李”,并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而他更是北宋大名鼎鼎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先祖。一位祖先在唐诗中留下自己的诗篇,一位后人在宋词里大放异彩,一个家族里的几代人在中国文化历史的长河中遥相呼应,这在中国文坛也称得上是一段佳话。

下面我们就先朗读一下这首诗:

《正月十五日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五言,就是每一句有五个字,如果是七个字,就称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十句以上的,则称为排律或长律。

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就是首联),第二联为颔联,“颔”就是左边一个包含的“含”字,右边一个几页书的“页”字,意思就是下巴、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又称尾联)。每首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押一个韵,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这首诗的首联“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的“火树银花”是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烟火,我们也都听过“火树银花不夜天”这句诗。“合”字形容灯火连成一片。这与王维《终南山》的“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的“绿树村边合”的“合”字在措辞上都有相同之妙。

“星桥”有说是指当年唐朝的东都洛阳皇城端门外的一座“星津桥”,这里指代的就是皇城,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由平民百姓通行。

颔联:“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的“暗尘”是指暗中飞扬的灰尘,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正月十五这一天,如果有月亮,月亮是又大又圆的,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都是寓意团圆的喜庆日子。这首诗本身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明月”二字也再次点题。

颈联:“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中的“游伎”的“伎”是单人旁一个支出的“支”,指歌女、舞女,“秾”是禾苗的“禾”字旁加一个农村的“农”字,是花木繁盛美艳的意思,《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中有:“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还有一个词叫“夭桃秾李”。行歌就是一边走一边唱,“落梅”是指一首古曲调名:《梅花落》。

这一联不仅有上一联的马蹄哒哒人来人往的动感,更有了色彩和声音的描述。作者三联用了三十个字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远处是灯火辉煌的皇城,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解除了宵禁,到处都是出来观灯看烟火的游人。烟花在夜空里绽放,就像深蓝天幕上耀眼的花朵,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车马。打扮得明艳动人的漂亮歌女舞女们三五成群地走上街头,这些年轻美丽的女子一边走着看着各种彩灯,烟火,一边用她们动听的歌喉唱着当时的流行歌曲,这场景多么热闹,繁华,让人留恋忘返。

见此盛况美景,诗人不禁在尾联感慨:“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金吾”就是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是禁人夜行的官名,不禁夜是指取消宵禁,宵,就是夜晚。唐朝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玉漏:指计时的漏壶,玉是形容质料的精致华美。尾联这两句就是作者在说:现在是正月十五的晚上,人们是如此欢乐,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请不要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而去啊!

这首诗的写法有点像我们今天看电影时常看到的拍摄手法,由远及近,从远处开阔视野中的皇城,花灯烟火,到近处的人马,美艳歌姬与歌声,整个画面层次错落有致,声色俱全。因此有人评价这首诗:镂金错采,韵致流溢。很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我们再朗读一下这首诗:

《正月十五日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今天的古诗讲读就讲到这里,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最近讲读的古诗词都是哪方面类型的?你知道我们下次会讲解哪首古诗吗?欢迎你到我们合璧儿的微信群中说说你的看法哦~~好,这次就到这里,再见!

本系列均配有音频,适合小学高年级孩子作为小升初课外古诗词补充并在没时间做大量文字阅读时,每天以听音频的形式做积累,欢迎订阅合璧儿微信公众号在相关文章中订阅收听。

发布于 2025-08-18 10:28
收藏
1
上一篇:台湾“最瞎景点”榜单揭晓,你打卡过几个? 下一篇:流苏飘曳,探寻流苏的时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