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凶猛来袭,速来领取这份防暑攻略!

秋老虎凶猛来袭,速来领取这份防暑攻略!"/

这份“秋老虎”防暑指南请收好!虽然秋季已至,但“秋老虎”这种副热带高压控制的炎热天气,确实会让人感觉闷热不适,甚至带来健康风险。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暑建议,帮助您平稳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一、 认识“秋老虎”"
"成因:" 通常发生在夏末秋初,由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某地引起,空气湿度大,感觉闷热,体感温度远高于实际气温。 "特点:" 天气酷热,持续时间可能较长,降雨量一般不大,空气湿度高。 "危害:" 容易导致中暑、心血管疾病加重、消化系统紊乱等问题。
"二、 环境调节与防护"
1. "保持室内通风:" 即使天气炎热,也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室内闷热感。避免长时间紧闭门窗导致空气污浊。 2. "合理使用空调:" "温度设置:" 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建议设置在26℃左右,避免过冷。 "定时通风:" 每隔几小时,关闭空调,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与外界交换。 "避免直吹:" 不要让空调出风口直接吹向人体,特别是老人和小孩。 3. "

相关内容:

近日“秋老虎”持续发威,又热又闷!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危重病中心副主任张峰主任医师提醒大家,注意防晒补水,谨防中暑。赶紧收好这份全面实用防护指南,助大家安稳度过这段时期。

中暑非小事,识别症状是关键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

轻症中暑:体温升高(通常>38℃)、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淋漓(严重时则可能无汗)、皮肤灼热或湿冷、心跳加速、恶心呕吐。

重症中暑(热射病):核心体温飙升(通常>40℃)、意识模糊、惊厥、昏迷、皮肤干热无汗(热射病典型表现)、血压下降、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极高,非常危险。

在此强调,热射病是医疗急症,发现疑似症状如高热、意识障碍、无汗,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送医治疗。

突发中暑,“黄金四步”挽救生命

第一步:迅速转移。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树荫下、空调房),平躺休息。

第二步:快速降温。物理降温优先,可用凉水(非冰水)喷洒、擦拭全身,特别是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或用湿冷毛巾、冰袋(包裹薄布)放置于这些部位。同时注意环境降温,如开风扇、空调散热。

第三步:补充水分(清醒时)。如患者清醒且能饮水,给予含盐分的清凉饮料(淡盐水、运动饮料)。但切勿给昏迷者强行喂水,以防窒息。

第四步:紧急呼救。出现重症中暑症状,包括高热、意识不清、抽搐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持续进行物理降温。

科学预防,抵御高温侵袭

1.避免高温时段外出。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是夏季中暑“高危时段”,老人、儿童、体弱者应尽量避免外出,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需调整作业时间,避开正午高温,实行轮换休息。

2.“全副武装”做好防护。穿戴透气防晒装备,如宽檐帽、太阳镜、轻薄透气的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防晒霜。工地工人必须佩戴安全帽,使用防护冰巾或降温背心等。

3.科学补水,少量多次。不要等口渴才喝水。高温天气要定时补充水分(白开水、淡茶水、绿豆汤),大量出汗时需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运动饮料、淡盐水)。限制酒精、咖啡、浓茶、高糖饮料等,以免加重脱水。

4.营造清凉环境。合理使用空调、风扇(空调温度建议26℃~28℃,避免直吹),拉上窗帘减少阳光直射,高温时段关闭门窗,早晚凉爽时通风。

5.特殊人群重点防护。老年人对温度感知减弱,家人需主动提醒补水、观察状态,避免高温时段外出锻炼,可改为清晨或傍晚凉爽时,并降低强度,注意所服药物(如利尿剂、部分降压药)可能影响体温调节或水盐平衡。

对于户外工作者(建筑工、环卫工、快递员等),必须提供充足防暑降温饮料及药品,保证高温作业场所通风或配备降温设备,落实必要休息时间,实行轮换作业。

婴幼儿、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相对更易中暑,需加强防护,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6.健康饮食,保证睡眠。饮食清淡,多吃瓜果蔬菜(如西瓜、黄瓜、番茄),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增强抵抗力。

7.勿忽视车内高温。不要将儿童或宠物单独留在车内。即使开窗,阳光下的车内温度也可能在短时间内飙升到致命程度。

来源: 健康上海12320

发布于 2025-08-18 18:29
收藏
1
上一篇:“出伏养生攻略,警惕3大身体隐患,遵循6要点,秋冬健康少生病” 下一篇:秋老虎强势来袭,速查这份防暑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