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区最为声名远扬的道观,非青羊宫莫属。而在成都城的南郊之外,亦有一座道观,此道观即便对于成都本地人而言,都知之甚少,然而,它却是一处颇具神秘色彩的文化遗迹,这便是万缘宫。


万缘宫位处双流区华阳街道,坐落于牧马山东麓的十八口杏花山下。一条溪流仿若玉带般环绕着万缘宫,从桥下潺潺流淌而过。宫观依傍山峦而建,溪流宛如其“护观河”。华阳的二江寺与万佛寺、华阳通济桥(老桥已于 2010 年 8 月 19 日被汹涌暴涨的河水冲毁)、华阳万缘宫(位于牧马山麓十八口)、古蜀古城墙(已遭损毁)一同被誉为老华阳的古迹。



来到道观前,只见道观建筑布局精巧,依着山势渐次而上。观里观外树木葱茏繁茂,澄澈的溪流在万缘宫前徐徐淌过,一种神秘、宁谧、清冽之感陡然袭来。道观的山门总是墨黑,那青瓦灰墙、飞檐翘角的建筑,予人以古朴和神秘之感。山门前的香炉内,尚未燃尽的香蜡,在老远之处便为我送来一种别样的味道。




山门前立有一块《重修万缘宫碑记》的石碑,此碑务必一观,其中介绍了有关道观我们所不知的秘密。秦蜀郡太守李冰,昔日于广都(即如今的双流)开凿盐井的事迹,在其上清晰地记载着:“广都存有十八口盐井,开凿于先秦,由兴修者李冰所凿。”虽说时至今日,这 18 口盐井已然踪迹难寻,然而碑记能够印证《华阳国志》里那段李冰开凿盐井的历史。此地名为“十八口”正是由此而来。



进入道观山门,不大的小院布局紧凑,光线相较外面昏暗了不少,在树木的映衬之下,殿堂显得古韵悠然。正对着的大殿乃是道观的主殿——三清殿。三清大殿坐西朝东,飞檐翘角隐匿于杏花山下。其建筑精巧绝伦,每一处细节皆彰显出道家的古朴与典雅之风,细瞧之下,建筑呈混凝土仿古之风格。此地虽距城区甚近,然而观中却格外静谧,仿若与世隔绝一般。三清殿的右侧是慈航殿,左侧则为饭堂和居士楼。




万缘宫道观历史悠久,原名道观寺,地处旗杆坝附近。于清顺治五年重建,康熙三十五年再度重修。虽说其始建年代难以稽考,然而盐井的兴起与道家炼丹存在着紧密关联。正所谓因盐而聚,因聚成邑,天下之税赋,盐利占据半壁江山。在民国时期,鉴于寺庙破败且无人居住,附近的道观寺(现已荡然无存)予以接管,并改为道教宫观。万缘宫的历史,始终绕不开一位传奇人物--袁光成道长。据碑文所述,他 18 岁入道,精心钻研丹术,于民国二十年(1931 年)在此羽化。因传闻其修炼时常常显现灵异之迹,信众为其塑造金身予以供奉,尊称其为“袁神仙”。时至今日,他的故事依然是当地老人茶余饭后的谈资,香客们也会在殿前默默祈祷许愿。



沿小路上行,三清殿的背后乃是玉皇楼,玉皇楼前的石板之上绘有太极图。玉皇楼所处之地仿若观景台,放眼望去,平坦广袤的原野恰似锦绣一般,令人顿时心生开阔之感,神清而气爽。只是不远处的楼群遮挡住了更为遥远的风景。此外,这里尚有天师殿、斗姥殿、财神殿、祈福亭等。整个万缘宫的面积不大,玉皇楼乃是最高之处,其后便是围墙。观中是否供应斋饭?知晓的朋友烦请评论一下。







万缘宫乃双流唯一的道观,虽规模有限,然而在信众的心中却享有极高的声望。每年,万缘宫都会举行 5 次固定的会期,每逢此际,来自各地的信众接踵而至,人数多达数千之众。香火炽盛,烟雾弥漫,使整个道观沉浸于一片神秘且庄严的氛围之内。


【旅行攻略】
地址:成都市双流区华府大道天地健足球公园东北110米;
门票:免费;
公共交通:地铁5号线,警官学院站B口出,换乘551路,华府大道柏顺路口站下,步行500米左右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