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潮汕人足迹下的泰国首都变迁史

曼谷,潮汕人足迹下的泰国首都变迁史"/

这个问题涉及到曼谷(Krung Thep)历史的几个关键转折点。虽然早期有华人,特别是潮汕移民的贡献,但曼谷成为泰国首都并非仅仅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是多种历史、政治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早期历史 - 水上村落与华人移民:" 在建立曼谷之前,这片区域(当时是湄南河三角洲的一部分)并非空地。当地已有一些水上村落和马来、高棉等族群的聚居。 从18世纪开始,尤其是在郑信(Taksin)大帝时期(约1782年之前),随着暹罗(Thailand)的统一战争和政权更迭,大量难民和士兵涌入湄南河下游地区。其中也包括来自中国南方(如福建、广东潮汕地区)的华人移民。 这些华人主要从事商业、手工业和贸易,他们在湄南河沿岸建立了水上村落(如著名的“唐人街”),逐渐形成了繁荣的华人社区。他们在港口贸易、钱庄、零售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可以说,华人社区是曼谷早期城市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商业基础。
2. "曼谷的建立 - 拉玛一世(Rama I)的决定:" 1782年,郑信大帝去世后,

相关内容:

曼谷是泰王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湄南河三角洲,距离泰国湾仅有40公里的距离。湄南河是泰国的母亲河,将曼谷市一分为二,最终流入泰国湾。

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曼谷的面积约为1568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050万,占到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按照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组织的评测,曼谷属于“世界一线城市”。

曼谷有一个超长的全名,被吉尼斯登记为全球最长的地名,即“帝释天旨述、工巧天神筑,天子御驻,极宫浮出,九玉乐都,宏伟盛处,金汤天固,玉佛永属之天神京都” 。

早在18世纪末期,扎克里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拉玛一世(第一任国王)就把首都定在了曼谷,并给了曼谷一个超长的全名,然后拉玛四世做了修改,成为如今的名字。

拉玛一世本名通銮,原本是前国王郑昭的名将,协助郑昭击退缅甸的入侵,并出兵柬埔寨、老挝。后来,据说郑昭受到精神病的困扰,加之改革损害了贵族的利益,因而遭到政变,被通銮推翻。

根据《皇家泰国编年史》的记载,通銮认为郑昭不道德且不公正,给国家造成了巨大伤害,因而判处他死刑。随后,通銮自己登基称王,成为拉玛一世,而郑昭死的时候才47岁。

扮演郑昭的演员(中)

郑昭出生于泰国,但父亲来自于中国的潮汕地区,具体是如今广东省汕头市的澄海区。

其实,从清兵入关开始,泰国就有大量来自潮汕地区的移民。他们大多聚居在曼谷地区,这里有与中国交往的贸易中心。

再到清朝晚期,由于国内的持续动乱,以及外强的入侵,前往泰国的潮汕人越来越多。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来自潮汕的移民才逐渐减少。

相比本土的泰国人,远道而来的中国人更加勤劳刻苦,也更加的聪明能干。特别是潮汕人,有着较强的经商能力,以及一定的领导能力,逐渐成为泰国政界和商界的主宰。

从一定程度来说,曼谷是在华人的主导下,不断建设、发展起来的。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这座城市生活的人口以中国潮汕的移民占大多数,语言也主要是汉语的潮汕方言。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泰国政府推行“泰化”政策,强迫包括潮汕人在内的华人学习泰语。同时,将泰国其他地区的人口迁入曼谷,稀释华人的人口比例。

另外,时任国王拉玛六世甚至出台政策,要求华人将姓氏改为泰姓,否则就不能拿到泰国国籍。有部分泰国华人会把自己的汉姓意译成泰语,或以音译的形式保留其汉姓。

例如泰国前总理班汉·西巴阿差,中文原名是马德祥,“阿差”就是马匹的意译。还有华裔企业家颂提·林通坤,中文原名是林明达,这个姓氏就是潮汕话的音译。

不管怎样,中华文化是抹灭不掉的,血缘的联系更是无法割断。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超过半数的曼谷市民,具有华人的血统。我们走在曼谷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留下的印记。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很多泰国华人回到中国寻根问祖,依据族谱找到自己的中国亲人,看看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比如泰国前总理他信,以及他的妹妹、前总理英拉就多次回到广东梅州的老家,祭拜自己的祖先。

总得来说,如果没有华人,没有潮汕人,就不会有泰国和首都曼谷如今的发展。#创作挑战赛#

发布于 2025-08-16 05:27
收藏
1
上一篇:芜湖美食地图大揭秘,十大特产盘点,这道特色菜你尝过几种? 下一篇:泰国首都曼谷面临数十年来极端强降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