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食冷食、禁烟火的传统习俗探寻

寒食节,食冷食、禁烟火的传统习俗探寻"/

寒食节,这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特殊位置的节日,其核心习俗正是“食冷食”与“禁烟火”。这看似简单的两个词语,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和独特的节日氛围。
"寒食节 (Hánshí Jié) - Cold Food Festival"
"时间:" 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两日,具体日期因朝代和地域有所变化,现在多在公历4月4日或5日。 "起源:" 寒食节起源有多种说法,最普遍和影响深远的与春秋时期的晋国名臣介子推(Jiè Zǐtuī)有关。 "传说:" 晋文公重耳流亡多年,介子推忠心耿耿,曾割股(大腿肉)奉君,救其性命。重耳归国后,欲封赏功臣,介子推不愿居功,隐居绵山。晋文公后悔,派人寻访,并放火烧山,欲逼其出山。然而,介子推宁死不出,最终被烧死在山中。为了纪念他,并警示人们不要像晋文公那样因贪婪而忘记恩人,人们便在介子推死后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做饭,只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称为“寒食”。 "核心习俗:" 1.

相关内容:

来源:黑龙江日报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来源:龙头新闻

本文来自【黑龙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布于 2025-08-15 23:26
收藏
1
上一篇:东莞登山胜地大集合!这些风景超美的特色线路等你探索 下一篇:订机票必看指南,联程是什么意思?如何辨别联程机票?全解析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