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称探秘,从中国古代别称看其深厚文化渊源

日本古称探秘,从中国古代别称看其深厚文化渊源"/

日本对中国古代有很多种别称,这些别称反映了日本古代对中国的认知和情感。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别称及其深意:
"1. 神州 (Shénzhōu) / 神州大陸 (Shénzhōu Dàlù)"
"深意:" "神州" 是中国古代的自称,指代中国本土。日本人借用这个词,表达了对中国的崇敬和认同,认为中国是文明的发源地,是神圣的土地。 "神州大陸" 则更加强调了中国的广阔和重要性。
"2. 倭国 (Wōguó)"
"深意:" 这是古代中国对日本的称呼,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 "倭" 字在古代有矮小、弱小的意思。这个称呼带有一定的贬义,反映了当时中国对日本实力的认知。然而,日本人却接受了这个称呼,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国名之一 (日本古称 "倭国")。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嘲"或"谦逊",也可能是一种"承认",承认自己是从中国学习文明的。
"3. 东夷 (Dōng Yí)"
"深意:" "夷" 是古代中国对东方民族的统称。 "东夷" 指的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包括古代日本。这个称呼带有一定的"泛化"和

相关内容:

中国的别称叫“华夏”叫“九州”,那么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究竟又有多少别称呢?这些别称其实都来自中国古代并意义悠长。

倭国与大和

“倭寇”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对日本的贬义说法,但是“倭”这个称号最早并没有贬义。它最早出现在《汉书﹒地理志》中。而且“倭”在日文中的发音竟然也与“大和”是同样的,“yamato”,“大和民族”=“倭民族”。

在三国时期,魏国的皇帝曹睿,就是曹操的孙子,曹丕的儿子,他曾分封当时的日本君主为亲魏倭王,“魏”字去右边的“鬼”字舍去“魂魄”之意,加上一个“人”,就是往来友人的意思,于是这位亲魏倭王所在国家就被叫做了“倭国”一直用到了唐朝才对外修正国号为了日本国。

元明天皇时,又规定以“和”字代替相同发音的“倭”字,还在开头又加上了一个“大”,称为“大和”,从字形上彻底摆脱了中国。

东瀛与东洋

瀛这个字本身是大海之中一个岛屿的名称,东瀛自然就是指东边海里的岛屿。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就一直流传的一个传说,说在大海的东边有三座神山,它们叫做:蓬莱、瀛洲和方丈。就是曾经秦始皇派徐巿率领童男童女入海寻找长生不老的地方。

虽然仙山一直没有寻找到,但是后来有中国的渔民发现了在大海的东边竟然有个列岛(其实就是日本),便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山之一的“瀛洲”了,于是日本就此叫做了东瀛了。

至于用东洋来称呼日本,自然也就取自其“东面海洋”的意思,与东瀛如出一辙。

扶桑与日本

扶桑本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传奇古树,据说此树高可四十多米的巨型大树,叶子如同桑叶,喜欢阳光,多生于山麓河谷。所以古人都说,太阳出于扶桑之下,扶桑树就代表日出的地方。

而如今的“日本”,从字面意思看,“日”是太阳,“本”是根源,其实就是太阳根源,太阳树扶桑的所在。实际上,在日本岛上的古代列国中,很早也就有以“扶桑”自称的族名了。

但实际上,在中国古代,最早扶桑并非指日本,这不过是近现代来,日本自己选取的一个名字。在《山海经》中写着:“倭国(日本)在带方东大海内”,而扶桑国则是“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显然二者并非一处,而计算下来,《山海经》中扶桑国应该是距离中国有三万多里,现代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所指的扶桑其实是比日本远的多的墨西哥。

(编辑:崔瑶)

发布于 2025-08-14 22:12
收藏
1
上一篇:日本国名起源揭秘,探寻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篇章 下一篇:探究谜团,为何日本被称为东洋,而俄罗斯却无缘北洋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