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潮州人的后代,当上了暹罗的国王,这事儿千真万确。
这个国家的大企业,很多都是潮州人的后代开的,经济的命脉,很多都和华人有关系。
泰国的经济有很大一块,都和华人有关系。许多大企业,都是潮州人的后代建立起来的。其中有一个叫正大集团的公司,是泰国最大的综合企业之一。它的创始人叫谢易初,来自汕头。
他一开始,只是在曼谷开了个小小的杂货店。

谁能想到呢?就是这么一家小店,后来的生意做到了全世界。谢易初的孙子是谢国民,他曾经当过泰国的首富。谢国民自己也公开说过,他们谢家是潮州人,但也是属于泰国的。
这样的故事,在泰国还有很多很多。

不光是在商场上。
就连泰国的王室血脉里,也有华人的影子。建立现在曼谷王朝的那个国王叫拉玛一世,他的母亲,就是一个潮州商人的女儿。拉玛一世的父亲,娶了这位女子。
虽然拉玛一世推翻了潮州人郑昭建立的王朝,可新的国王,身上同样有华人的血。
这个关系一直没断。
后来到了拉玛四世,也就是拉玛一世的孙子,他更是直接承认,自己的外公是中国人。这事儿在王室里,真不算什么秘密。
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事。
据说,前任国王拉玛九世,在学校里最好的朋友,就是一个潮汕人的孩子。他后来访问潮州商会的时候还说过,他能听懂一些潮州话。这可不只是客气话啊!这是一种打心底里的亲近。

从那以后,在泰国,就再也没人把潮州人当成外人了。
这一切,都要从一个叫郑昭的人说起。
郑昭的父亲叫郑镛,是广东潮州人。郑镛很早就跑到暹罗去做生意了。他在当地娶了一个贵族女子当老婆,生下了郑昭。他们家的生意做得不小,主要是卖香料和瓷器。
郑昭从小就在宫廷的环境里长大,接受教育。他不但要学泰语,还要读《论语》。这让他既懂暹罗的军事,又懂中原的管理方法。这种特殊的身份,成了他以后最大的一个特点。
事情发生在 1767年。
这一年的4月,缅甸的军队打进了阿瑜陀耶王朝的首都。王宫被一把火烧了,整个都城都是火海,到处乱糟糟的。
当时的暹罗国王,被缅甸人给抓走了。

城市里一片混乱。有的人赶紧逃跑,有的人干脆向缅甸人投降了。还有一些人,趁着乱在城里抢东西。这个国家,眼看着就要完蛋了。
就在所有人都绝望的时候,郑昭站了出来!
他当时还是一个年轻的将领。他带着手下几百号人,从一片混乱里硬是冲了出来。他们一路撤退,跑到了东边的尖竹汶。
那时候,根本没有人看好他。一个华人的后代,怎么可能打得过那么厉害的缅甸军队?
可郑昭根本不理会这些说法。
他在尖竹汶,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又重新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他白天带着士兵们训练,晚上就去筹备打仗要用的粮食。
他对士兵们讲话的时候,一会儿用潮州话,一会儿又用泰语,大家都能听懂。
有人劝他,别去冒险。缅甸军队刚刚打了大胜仗,士气正旺呢!
郑昭只说了一句话。
“亡国之痛,不可坐视。”
第二年,他真的就带着军队打了回去。
他的军队分成三路,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他们最后成功攻下了吞武里,把守在那里的缅甸军队全都赶跑了!暹罗总算是收复了一部分土地。

那时候的暹罗,没有国王。
郑昭就在吞武里宣布,自己当国王。他建立了吞武里王朝,开始重新建设这个国家。
他当了国王以后,有很多人不服气。
有人觉得他是个“外来的人”,不是正统。还有人说,他定的那些政策,太照顾华人了。
但他做的事情,都特别实在。他首先是恢复农业生产,让老百姓有饭吃。然后他又下命令,把那些被战争毁掉的寺庙,都重新修好。他还把国家的财政,重新整理了一遍。
他还特别鼓励海外的华人来暹罗定居。

大量的潮汕人、福建人和海南人,都来到了暹罗。他们有的人做大米生意,有的人卖药材,还有人开了银号。这些人的到来,给暹罗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郑昭做了15年的国王。
可是,他的王朝太年轻了,根基并不牢。到了1782年,军队内部出了问题。他的一个手下,叫昭披耶却克里,在宫廷里发动了政变。
这个昭披耶却克里,就是后来的拉玛一世。
吞武里王朝,就这么结束了。新的曼谷王朝,从这里开始。
很多人都以为,潮州人的影响力,会跟着郑昭一起消失。
但谁也没想到,泰国历史的走向,完全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从王室到民间,华人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小,反而越来越深。到了十九世纪中后期,泰国的经济发展得很快。潮汕的商人们,正好抓住了这个机会。
泰国的银行、食品、零售和地产这些行业,到处都能看到潮州人的身影。他们从街边的小生意开始,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地干,最后都做成了大买卖。
现在,泰国华人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一千万了。
这里面,绝大部分都是潮州人的后裔。
有一个统计说,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七成,都和华人经济活动有关系。这不是几个人成功的故事,这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泰国对华人的态度,一直都比较宽容。
和一些曾经排挤华人的东南亚国家不一样,泰国政府鼓励华人拿到国籍,参与到政治和经济的建设里面来。他们更看重一个人的能力,而不是看他从哪里来。
泰国的副总理、财政部长、内政部长这些很重要的位子,都有过潮州人的后代来担任。

文化上的融合,也特别普遍。
泰国有名的“九皇斋节”,源头就是潮汕地区的斋教习俗。每年农历九月初一到初九,曼谷的街上就会挂出黄色的旗子,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斋”字。许多泰国人,早就把这个当成自己的传统节日了。
其实啊,这个习俗,就是早年间的潮州人带到泰国来的。
语言上也是这样。
潮州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泰国华人圈子里的主要交流语言。你在曼谷的唐人街逛,会发现很多老店铺的老板,可能不会说普通话,但他们能说一口流利的潮州话。那种口音和语气,和在汕头街头听到的,一模一样。
写到最后
从一个潮州商人的儿子成为国王,到他的后代把生意做到世界首富,再到整个国家的节日和语言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