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交通新蓝图,五横八纵构建循环体系,畅想交通红利正当时

包头交通新蓝图,五横八纵构建循环体系,畅想交通红利正当时"/

这句话“五横八纵”构建循环体系 包头“畅想”交通红利正当时,是一句关于包头市交通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的宣传语或标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它:
1. "“五横八纵”构建循环体系 (Five Crosses, Eight Lengthways Construct a Recycling System):" "五横八纵:" 这通常指城市或区域内的主要交通干道布局。 “横”可能指连接城市东西方向的主干道,“纵”指连接南北方向的主干道。具体的“五横八纵”指哪几条路,需要查阅包头市的具体规划。这是一种常见的描述城市路网结构的方式。 "构建循环体系:" 意味着通过这些骨干道路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一个高效、畅通、多层次的交通网络。这个“循环体系”不仅指车辆行驶的循环,也可能指不同交通方式(如公路、铁路、地铁等)的衔接与转换,旨在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促进区域内部以及与外部的联系。 "整体含义:" 描述包头市正在建设或已经初步建成一个结构清晰、覆盖广泛、运转高效的基础设施路网。
2. "包头“畅想”交通红利正当时 (Baotou "Envisions" Transportation Dividends are Right Now):" "包头:" 指内蒙古自治区包头

相关内容:

见惯了城市拥堵,对于畅通的渴望,更显迫切。

包头,一个多组团的城市中心布局,构成了城市的基本框架,而连接不同区域的,则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脉络。交通畅通与否,成了考验城市管理者的一道题目。

打通“断头路”、修建公交车道、大力推行绿色公交先行,基于“五横八纵”构建起来一整套交通微循环体系,随着一个个城市节点的连片打通,让包头的城市格局越来越大。

“五横八纵”,搭建路网骨架

虽然不是交通主动脉,可对于东河区来说,站北路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不为其他,因为这里连接着铁路包头东站和长途汽车站两大交通枢纽,可以说是站北路将东河区划分为站北和站南两大片区。

站北,是东河区的主城区,也是东河区政治、经济、商贸最为繁华的地区。而站南,以南海湿地景区和包头机场为依托,众多地产商瞄准这里的自然环境,打造出大片高端低密度居住群。

建成已久的站北路沿线,也是东河区小商品集散地,分布着包括太平寺商场、博城文化商城等众多批发市场。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交通要道,最东端只到工业路,最西端只到东河长途汽车站,短短几公里明显无法与其“东西向交通大动脉”的战略地位相匹配。

“按照交通路网规划,东河区的站北路将西延,高新区的站前路则在现有的基础上东拓。未来,这两条路将串联成一条东西向的交通动脉,而这也是我市连接几个区的第四条东西通道。”市城建委计财科科长王冠说。

据王冠介绍,在我市城区范围内的交通体系,是由结构性主干路共同形成包头市“五横八纵”的城市路网骨架。“五横”,即青山路、建设路、哈屯高勒路、站前路、包哈路+站南路。“八纵”则是包钢西路、昆河西路、白云鄂博路、民族东路+沼潭东路+沼南大道、建华路、世纪路、210国道、工业园区东路。

今年,东河区的站北路率先开始拓宽改造,原有的一块板式结构将改造成为三块板式结构,并将新增两个绿化隔离带,将机非混行调整为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的交通格局。最为重要的是,站北路先行改造,就是考虑未来站前路东拓时,两条路能真正衔接起来,成为由北向南的第四条东西向交通大动脉。

打通断头路,激活“末梢神经”

周围高楼林立,中间却夹杂着一栋栋土坯房。对于住在昆区青年路22号街坊棚户区的居民安怀礼和邻居们来说,“雨天一脚泥,起风一嘴沙”成为常态。

安怀礼是这个街坊的老住户,几十年来,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他和一些老邻居们却仍然居住在土坯房里。而这些土坯房则成了昆河东路“断点”所在。

以前,作为昆区的一条城区主干道,昆河东路从友谊大街到钢铁大街段是畅通的,从钢铁大街到团结大街则被隔断了,断点就在青年路22号街坊。直到去年,昆河东路打通钢铁大街至团结大街段后,才让这个老街坊有了新出路。

如今,“断点”畅通了,安怀礼也和老邻居陆续搬入了新家。安怀礼感受最深的是昆河东路正式打通,而这也让昆区北部区的交通微循环体系更加“四通八达”。

近年来,包头市区内多条“断头路”造成大量人流、车流涌入主干道,不仅加剧了交通拥堵,还让市区部分地段出现脏、乱、差的环境,成为制约我市发展的因素之一。

市城建委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市约有80条“断头路”,这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为此,从2014年开始,我市大力实施城市道路平安工程,并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当年陆续实施了打通青山路、哈屯高勒路、文化路、站前路等33条中心城区“断头路”。

这33条断头路中,就包括“五横八纵”路网中的5条“断头路”。横向的有:青山路向西打通至昆北路,向东打通至东河区外环路;哈屯高勒路向西打通至昆河东路,向东打通至东站站北路;站前路打通曙光路至沼潭东路。纵向的有:民族东路向南打通沼园南路至站前路;昆河西路向北要通华业特钢至110国道。到2014年底,全市市区道路总长更是达到了1456公里,总面积2669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5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我市今年计划再打通昆北路、沙河西街和文化路等40条“断头路”,全长51.95公里。截至目前,已有39条断头路的建设项目开工。

王冠认为,如果把城市道路比作人体神经系统,那么打通“断头路”就相当于打通人身上的“末梢神经”,其作用于人体就等于构建微循环体系。而城市的微循环体系是真正能解决拥堵,让交通畅通的关键因素。

绿色交通,勾画便捷生活圈

记者从市城建委了解到,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我市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全力构建都市区半小时交通圈和市域1小时交通圈的要求,市区两级全力开展了城区道路建设。

“就拿民族东路来说,其北端连接的是市区北出口,南侧则与沼谭东路相连接,最终却止步于沼园南路,再往南则是一片空白,这明显就是一条‘断头路’。”王冠表示,去年,这条“断头路”终于顺利向南推进至了站前路,这也使得原本被“圈禁”于民族西路至民族东路间的站前路,向东延长至了曙光路,甚至同时连续打通了富强南路、幸福南路、科技路、曙光路和沼谭东路这5个路口,让这5条路得以同步向南延伸。

这一点,已经体现在了最新版的包头地图上。而这意味着沿线分布的紫竹花园、沃土阳光等小区全部被纳入这一交通微循环体系中。2014-2015这两年间,共计195公里的道路建设,包头搭建起了以钢铁大街、建设路和阿尔丁大街为城市交通主轴,“五横八纵”道路为骨架,430余条市政道路组成的城市路网体系。一个“内成网,外成环,环网相接,进出通畅”的便捷交通网正在形成。

在王冠看来,只有畅通主干路网、打通城区“断头路”、全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这“三驾马车”并行,由“五横八纵”构建循环体系才会真正缓解城市拥堵难题。

于是,同在“三驾马车”体系中的交通部门,给出了绿色出行的“标准答案”,其瞄准的正是我市“畅通”的交通大格局。

购置新车,稳步提高的是公交的运输能力;调整、改造、新开公交线路,优化的是公交线路网络布局;建设公交站场,逐步改善的是我市公交系统基础设施。如果再加上以钢铁大街、建设路和巴彦塔拉大街这条百里长街上相继改造投入使用的公交车道,我市的公交专用道总里程已经达到了22.1公里。

遵循这一思路,针对我市现有道路资源预留不足的现状,“全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框架正是通过设置公交专用道、实施路口渠化等手段,解决部分路段交通拥堵问题。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市有公交运营线路53条,运营车辆1241台,线路总长度912.8公里,公交出行分担率9.5%,城市居民万人拥有公交车7.8标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和舒适的出行条件,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下一步,我市还计划在有条件的路段继续开辟公交专用道。对民族西路、站北路等主要道路路口全部实施渠化工程,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如果再加上目前已经给出了地铁1号线和2号线规划图的轨道交通,到“十三五”末,包头将基本形成功能分明、层次合理、衔接有序和高效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人均道路面积将达到17平方米。届时,市民畅通出行将得到保障,而包头的交通“红利”也会得到再次释放。(记者 张飞)

发布于 2025-08-13 14:58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逃顶秘籍,个股高位神奇数字22、33、66、88、99出现,100%预示股价将暴跌 下一篇:江西大余,匠心独运18道工序,腊味飘香迎新春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