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值机截载壁垒,缓解旅客“卡点焦虑”——新京报快评倡导优化出行体验

破除值机截载壁垒,缓解旅客“卡点焦虑”——新京报快评倡导优化出行体验"/

这是一篇关于取消值机截载时间、缓解旅客“卡点焦虑”的新京报快评风格文章:
---
"取消值机截载时间,让旅客少些“卡点焦虑”"
“距离登机还有15分钟,请旅客尽快办理值机手续。”——这句在机场广播中反复响起的话,常常是许多旅客“卡点焦虑”的始作俑者。如今,随着首都机场等地的试点,国内航班值机截载时间的“一刀切”取消,无疑为缓解旅客的这种普遍痛点,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值机截载时间的设置,本意是为了确保航空公司有足够时间进行安全检查和登机组织,防止延误。然而,在快节奏、高流量的现代航空出行中,它往往与旅客的实际抵达时间“拧”在一起,无形中制造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交通拥堵、天气不测或个人疏忽导致延误时,旅客往往因错过截载时间而与 chuyến bay 的遗憾告别,不仅行程受阻,更添一份懊恼与无助。这种对“卡点”的恐惧,正是“卡点焦虑”的根源。
取消值机截载时间,看似给了航空公司更大的操作空间,甚至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一方面,这并非完全放任自流,而是鼓励航空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和服务优化来管理流程。例如,利用更

相关内容:

资料图:飞机经济舱座椅。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据新京报综合报道,这两天,有航班全面取消值机截载时间,推出“一刻登机”服务。该举措打破了国内民航业普遍需提前30至40分钟关闭值机柜台的惯例,减少传统值机截载时间对旅客的限制,为民航业内首创。自此,旅客无需顾及航班值机截载时间,只需在飞机舱门关闭之前,即航班计划起飞时刻前15分钟抵达登机口,即可登机。

此举一经推出,便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在不少人看来,航司依据现实情况动态调整出行过程中的相应举措,不仅可以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也是优化民航出行提速服务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可看作当前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需提前30至40分钟关闭值机柜台的惯例,曾让不少旅客错过值机。像一些“卡点到”的旅客,就可能错过值机。今年5月,“女子因表弟错过值机情绪激动”的新闻就曾引发关注。据媒体引述当事女子言论,事件起因是,其表弟到机场时离登机还有40分钟,但值机口的工作人员表示,需在起飞前40分钟以上方可办理值机。

诸如此类的冲突性场景,除了提醒很多旅客要提前值机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把“提前关闭值机柜台”的规定推向了风口浪尖。像此前就有声音认为,此类规定的执行是否过于僵化,有着相应的讨论空间。而取消值机截载时间的举措,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旅客的“卡点焦虑”。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线上值机等方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旅客开始习惯了线上值机。一个值得注意的场景是,除了需要托运行李、证件出现问题或航司等限制外,很多旅客其实已经很少去柜台值机了。现实中,很多时候,柜台值机其实扮演的是“托底”的角色。就此看,航司取消值机截载时间的举措值得尝试。

当然,这个过程中,相关各方也要注意调整好应急举措。比如,值机截载时间虽然取消了,但后续的安检环节却是必须的。因此,于机场而言,无疑要提高包括安检、舱门前登机等环节的效率,一旦遇到大量旅客在安检或登机环节发生“时间挤兑”,就需有必要的应急举措。尤其是在舱门前,要捋顺流程,防止有旅客因迟到造成冲突等极端个案。

于旅客而言,显然也不能过度依赖“15分钟登机”。航司简化值机环节,不意味着这些环节完全取消了,“一刻登机”也不是“任性登机”,旅客还是要尽量安排好时间,以免因自身原因导致难以登机。

航司主动优化相关服务,各方自然持欢迎姿态。不过,在尝试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发现相应举措推进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拿出针对性举措解决好这些问题。如此,方能为此类举措的进一步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撰稿 / 苏士仪(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杨利

发布于 2025-08-13 13:12
收藏
1
上一篇:青年说|取消值机截载时间,创新举措,值得行业广泛推广 下一篇:打破传统壁垒,取消值机截载时间,助力民航出行便捷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