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鞭炮声彻夜的大年初五,揭秘为何成为财神生日之谜

曾经鞭炮声彻夜的大年初五,揭秘为何成为财神生日之谜"/

“大年初五”又称为“迎财神”,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关于它为什么是财神的生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和传说:
1. "“破五”与扫除晦气:" 按照中国传统,春节(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前,都处于“过年”期间。其中,“初五”被称为“破五”日。 “过五”意味着过完了“年节”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几天(尤其是初一到初四,通常要在家祭祖、守岁、吃团圆饭等),“破五”后,很多过年期间的禁忌和规矩就解除了,可以开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了。 “破五”也有“破除晦气”的意思。过去人们认为过年期间家里积累了不少“晦气”(不吉利的东西),到了初五需要通过一些活动来扫除掉,比如打扫房屋、清洗被褥、出门“扔穷”等,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2. "送穷迎富:" 与“破五”扫除晦气相关,“送穷”也是一个重要的习俗。人们相信在这一天需要把过去一年中积累的“穷气”、“晦气”都赶走,才能迎来财富和好运。 财神代表着财富和

相关内容: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大城市没有禁止烟花爆竹之前,除了大年三十晚上,正月初五的爆竹声音是最响的,持续声音也最长。自然是因为这一天俗称“破五”,是“迎财神”的日子。

“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抱路头”的意思就是“迎财神”,这首诗表达的是,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为何年初五成为了财神的“生日”,有两个出处。一种说法是和唐朝的富商王元宝有关。王元宝是唐朝开元间人,富可敌国,靠贩运琉璃发家。王元宝的许多生活习惯如正月初五拜财神等对于中国民风民俗有深刻的影响,流传至今。另一种说法是和北宋的宰相、书法家蔡京有关。

迎财神之俗在明清和民国时期日益盛行,至今仍流传。财神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和君财神。文财神是比干,武财神是赵公明和关羽,君财神是柴王爷。有的商家,常年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以使自己在商业竞争中“宜利和合”而取胜;有的商家,供奉的是红脸关公,关羽以“义”著称,商家取其“以义为利”,即以“义”达到赢“利”的目的。还有的商家干脆将三人一起供奉。

在老上海,迎财神的习俗也一直流行。市民一般都在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当时的市民认为,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

大年初五的习俗,除了拜财神以外,还有打扫卫生和燃放烟花爆竹等。

因为大年初一和初二是水神的生日,世人普遍认为,这个日子里打扫卫生,会惊扰到水神。到了大年初五,可以光明正大地打扫屋子了。古代人习惯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江南一代的百姓还有在这天讲究吃财神糕、下面条。因为面条长得像古时候串钱的绳子,下面条寓意给家里添“钱串子”,财源滚滚来。

燃放鞭炮这一习惯和另外一个正月初五“送穷”的习俗有关,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相传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

小编认为,大年初五“迎财神”是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习俗,反映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也衬托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是习俗固然重要,想要追求财神光临,更需要自己的智慧和勤劳。

图片来源:赵立荣 摄、综合自网络编辑:汪荔诚责任编辑:范昕

发布于 2025-08-12 03:28
收藏
1
上一篇:年初五迎财神,火红日子,生财有道迎新春 下一篇:牛年大年初五,财神驾临,犇向幸福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