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迎财神,辞旧迎新,共庆佳节送穷苦——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之旅

大年初五迎财神,辞旧迎新,共庆佳节送穷苦——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之旅"/

这是一篇关于大年初五迎财神并融入辞旧迎新、送走穷苦观念的口述民俗文章:
---
"大年初五迎财神:辞旧迎新,送走穷苦"
“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初一十五还是年。” 在中国人的传统年俗里,春节的庆祝活动并非仅仅在初一、十五结束,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更是农历新年的一个重要节点,承载着丰富的民俗内涵。而在诸多“破五”的习俗中,“迎财神”无疑是最为热闹和充满期盼的一项。这一天,人们不仅忙着扫尘、送穷,更寄托着辞旧迎新、送走旧日穷苦、迎接财运亨通的美好愿望。
“初五迎财神”,这习俗由来已久。传说中,财神爷在初五这天要来人间巡查,看看哪家准备得充分,哪家值得他眷顾,赐予财运。因此,家家户户都要在这天好好准备,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他的到来。
迎财神的仪式,在不同地方或许细节略有不同,但核心都是围绕着“纳财”、“敬财”展开。通常,人们会在早上开门迎财神,有的地方讲究要早,甚至要在天还没亮时就打开大门,称为“开财门”,寓意一年都有财源广进。门上、窗户上,甚至门楣上,都会贴上红彤彤的“

相关内容: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2月5日,大年初五到。对于不少上班族来说,此时春节假期已经进入了后半段,可以休闲玩耍的时间已然不多了。但是在民间习俗中,这一日可是十分重要。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因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此日,要“破五”,迎财神,送穷,开市……人们用丰富的民俗活动来辞旧迎新,希望送走旧日贫穷困苦,寄托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心愿。

《五路财神图》清 任伯年

据古籍《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日谓之‘破五’。”《清裨类钞》也写道:“正月初五日为破五。”而“破五”的核心,就在于“破”之一字。因在传统概念中,过年是有很多禁忌的,如不能做新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妇女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而过了大年初五,这些过年的禁忌至此可以消除或有所放松。民间还有一种说法,传统的过年单指正月初一至初五,所以初五为禁忌解除日,也称之为“送年”。

在古时,格外重视正月初五的,莫过于商户了。在旧俗中,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清人顾铁卿所著《清嘉录》中引的这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的正是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

民俗专家刘孝昌

据民俗专家刘孝昌描述,旧时的成都商户,也会在正月初五这一日举行隆重的民俗活动。“初四晚上,初五拂晓之时,成都家家户户又忙起来,特别是做生意的人家,无论大小买卖都盼着兴旺,盼着来年生意兴隆,凌晨时又点燃了鞭炮,同时把自家的门打开,有钱人家的大门、二门、过厅直到主人的正房门,一直拉通全开,点燃香烛迎财神到家。此外,成都人在这天拂晓之前还兴吃露头酒。”

刘孝昌还讲到,正月初五这天早晨成都大街小巷的店铺商家,刚鸡鸣不久,不到五更时,全家男丁必须都站在门口等候财神的到来。且旧时财神太多,财神有正、偏、准财神,又有文武财神之分,还有增幅相公。“如赵公明为正财神、范蠡为文财神、关公为武财神。真是不知道该接哪个财神到家才好,的确有点为难。此刻店铺老板各自在家门口,早早地忙着再点燃一串大红火炮,把铺面打开开张做生意,这个叫破五。成都人通常说,过完大年才开张做生意,这指的是大户人家的大生意而不是一般的小生意。”

清 财宝天王鎏金铜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初五还有送穷的习俗,旧时人们会在除夕或正月初五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而成都有首竹枝词云:“牛日拾来鹅卵石,福贫都作送穷言。富家未必藏穷鬼,莫把钱神送出门。”“这说的是说有钱人家还不忘发财,跟到穷人一起闹也送穷,不要把钱神爷也送走了,十分带有讽刺意义。”刘孝昌解释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发布于 2025-08-12 03:28
收藏
1
上一篇:正月初五迎财神,祈福财运,开启新年财富之门 下一篇:农历七月二十二,探寻财神爷生日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