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城市历史脉络,浙江省温州市的文化传承之旅

探寻城市历史脉络,浙江省温州市的文化传承之旅"/

我们来聊聊浙江省温州市的城市历史。温州的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是中国东南沿海一个充满活力和故事的城市。
"一、 古老起源与早期发展 (先秦 - 秦汉)"
1. "先秦时期:" 温州地区在先秦时期属于“越”人的活动范围,是古越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当时的温州海岸线比现在更靠外,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传说中的“东瓯”古国,其核心区域就包括了今天的温州一带。虽然“东瓯”国具体存续时间有争议,但它反映了温州地区早期文明的存在。 2.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今温州境内设立了“东瓯郡”。汉武帝时期,改称“会稽郡”,温州地区划归会稽郡管辖。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开始影响温州,农业有所发展,但整体仍以渔猎和少量农耕为主,是一个相对偏远的沿海地带。
"二、 六朝隋唐:港口兴起与经济初步发展"
1. "六朝时期:" 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初步形成,温州的地理位置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东晋、南朝时期,一些士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一些文献记载了当时温州已有港口和一定的商业活动。 2. "隋

相关内容:

  西汉时期:


  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


  封瓯越族首领摇为东海王,都东瓯,在今温州市,俗称东瓯王。


  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


  东海王为闽越所攻,徙其族于江淮间。


  东汉时期:


  东汉永和三年(138年):


  析章安县置永宁县,治所在今温州市。


  永宁县属扬州会稽郡。


  三国吴时期:


  析永宁县置罗阳县,治所在今瑞安市。


  吴宝鼎三年(268年):


  改罗阳县为安阳县。


  永宁县、安阳县属扬州临海郡。


  西晋时期: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


  改安阳县为安固县。


  太康四年(283年):


  析安固县置始阳县,治所在今平阳县,寻改为横阳县。


  永宁县、安固县、横阳县属扬州临海郡。


  东晋时期:


  东晋太宁元年(323年):


  置永嘉郡,治所在永宁县。


  东晋宁康二年(374年):


  析永宁县置乐成县,治所在今乐清市。


  永宁县、安固县、横阳县、乐成县属扬州永嘉郡。


  南朝宋时期:


  永宁县、安固县、乐成县、横阳县属扬州永嘉郡。


  南朝齐时期:


  永宁县、安固县、横阳县、乐成县属扬州永嘉郡。


  隋朝时期:


  隋开皇九年(589年):


  废永嘉郡。


  废横阳县入安固县。


  改永宁县为永嘉县。


  开皇十二年(592年):


  废安固县、乐成县入永嘉县。


  永嘉县属永嘉郡(括州)。


  唐朝时期:


  唐武德五年(622年):


  析永嘉县复置永宁县、横阳县、安固县、乐成县。


  武德七年(624年):


  废乐成县入永嘉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


  废永宁县、横阳县。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


  置温州,治所在永嘉县。


  唐载初元年(689年):


  复置乐成县。


  武周大足元年(701年):


  析安固县复置横阳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


  改温州为永嘉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


  复改永嘉郡为温州。


  永嘉县、安固县、横阳县、乐成县属江南东道温州(永嘉郡)。


  唐天复三年(903年):


  改安固县为瑞安县。


  五代十国时期: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


  吴越改乐成县为乐清县。


  后梁乾化四年(914年):


  吴越改横阳县为平阳县。


  北宋时期:


  宋、元时期于温州置市舶司。


  永嘉县、平阳县、瑞安县、乐清县属两浙路温州。


  南宋时期:


  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因度宗赵禥潜邸升为瑞安府。


  永嘉县、平阳县、瑞安县、乐清县属两浙东路瑞安府。


  元朝时期: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


  改瑞安府为温州路。


  元贞元年(1295年):


  升平阳县为平阳州。


  升瑞安县为瑞安州。


  永嘉县、乐清县、瑞安州、平阳州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温州路。


  明朝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


  改温州路为温州府。


  洪武二年(1369年):


  降平阳州为平阳县。


  降瑞安州为瑞安县。


  明景泰三年(1452年):


  析瑞安县、平阳县置泰顺县,治所在今泰顺县。


  永嘉县、瑞安县、乐清县、平阳县、泰顺县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温州府。


  清朝时期:


  光绪二年(1876年):


  与英国签署《烟台条约》,温州府开为商埠。


  永嘉县、瑞安县、乐清县、平阳县、泰顺县属浙江省温州府。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


  撤温州府。


  民国三年(1914年):


  永嘉县、平阳县、泰顺县、瑞安县、乐清县属浙江省瓯海道。


  瓯海道治所在永嘉县,还辖丽水县、青田县、缙云县、松阳县、遂昌县、龙泉县、庆元县、云和县、宣平县、景宁县、玉环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


  撤瓯海道,辖县直属浙江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设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治所在永嘉县,辖永嘉县、乐清县、瑞安县、平阳县、泰顺县、玉环县。


  同年:


  改第十县政督察区为第四特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改浙江省第四特区为浙江省第三特区。


  泰顺县改属浙江省第三特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改浙江省第三特区为浙江省永嘉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改浙江省永嘉行政督察区为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乐清县、永嘉县、平阳县、瑞安县属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泰顺县属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治所在乐清县,还辖临海县、黄岩县、宁海县、温岭县、仙居县、三门县、天台县、玉环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析瑞安县、泰顺县、青田县置文成县,治所在今文成县。


  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徙治永嘉县,辖永嘉县、瑞安县、平阳县、泰顺县、乐清县、玉环县、青田县、文成县。


  新中国时期:


  1949年:


  析永嘉县城区及近郊设温州市,直属浙江省。


  设温州专区,专员公署驻温州市。


  改文成县为大南县,寻复改为文成县。


  泰顺县徙治今泰顺县白粉墙村,寻又徙治今泰顺县珊溪水库中。


  温州市属浙江省;永嘉县、平阳县、文成县、泰顺县、瑞安县、乐清县属浙江省温州专区。


  温州专区还辖青田县、玉环县。


  1950年:


  泰顺县徙治今泰顺县。


  1952年:


  丽水县、云和县、龙泉县、庆元县、景宁县改属温州专区。


  1953年:


  设郊区。


  析玉环县设洞头县,治所在今洞头区。


  设明矾矿区,属温州专区。


  1954年:


  温岭县、黄岩县、仙居县、海门区改属温州专区。


  1956年:


  撤海门区、明矾矿区。


  仙居县改属浙江省宁波专区。


  1957年:


  撤郊区。


  温岭县、黄岩县改属浙江省台州专区。


  1958年:


  撤云和县、庆元县。


  文成县并入瑞安县。


  洞头县并入玉环县。


  临海县、温岭县、黄岩县、仙居县改属温州专区。


  永嘉县徙治今永嘉县。


  1960年:


  撤玉环县、景宁县。


  1961年:


  复设文成县,属温州专区。


  1962年:


  复设云和县,属温州专区。


  临海县、温岭县、黄岩县、仙居县改属台州专区。


  1963年:


  丽水县、青田县、云和县、龙泉县改属浙江省丽水专区。


  1964年:


  复设洞头县,属温州专区。


  1970年:


  改温州专区为温州地区。


  1980年:


  设东城区、西城区、南城区。


  1981年:


  撤温州地区,永嘉县、平阳县、泰顺县、乐清县、瑞安县、文成县、洞头县改属温州市。


  析温州市设瓯海县,治所在今瓯海区,属温州市。


  析平阳县设苍南县,治所在今苍南县,属温州市。


  1983年:


  东城区、西城区、南城区合并为城区。


  1984年:


  撤城区,设龙湾区、鹿城区。


  1987年:


  改瑞安县为县级瑞安市,由温州市代管。


  1992年:


  改瓯海县设瓯海区。


  1993年:


  改乐清县设县级乐清市,由温州市代管。


  2015年:


  改洞头县设洞头区。


  2019年:


  析苍南县龙港镇设县级龙岗市,由温州市代管。


  温州市辖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区、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瑞安市、乐清市、龙港市。


发布于 2025-08-11 15:28
收藏
1
上一篇:温州,从“南蛮之地”到千年商都,两度逆袭的秘密何在? 下一篇:浙江温州发力构建“跨省电力服务圈”,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