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日晚的天府家风馆,空气里浮动着某种特殊的期待。 舞台下,传统的老戏迷与“刚被圈粉”的年轻人并肩而坐,共同等待着由四川省川剧院与新都区联合复排的经典川剧《芙蓉花仙》“青春版”时隔二十年重回新都。这场融合传统精粹与现代审美的艺术盛宴,不仅为新都市民献上春日里的文化厚礼,更以创新表达向全国两会献礼。
《芙蓉花仙》“青春版”海报当清亮的高腔划破香城春夜,舞台上的芙蓉花仙水袖飞舞。《芙蓉花仙》这个原创于新都的作品,在二十载岁月轮回后,携着青春的气息与时代的温度,重新绽放于它诞生的土壤,在舞台灯光交错间,完成了跨越时空的接续。 
“芙蓉花仙”出场
川剧“顶流”再度来袭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在我们那个年代,《芙蓉花仙》就是‘顶流’。”看着舞台上演员翻飞的水袖,台下的60后新都市民汤志慧感慨着。
“芙蓉花仙”翩翩起舞作为川剧发展中不可忽略的存在,《芙蓉花仙》自1980年3月8日首次演出之后迅速轰动全国,至今共上演了4700场,更受邀去到加拿大、芬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演出,被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为川剧打开国门奠定了基础。 
1988年,陈智林在香港演出川剧《芙蓉花仙》
《芙蓉花仙》的传奇不仅在于其唯美的人仙之恋,更在于它始终流淌着新都的文化血脉——四川省文联主席、省川剧院院长、两度夺得梅花奖的陈智林便是第二代《芙蓉花仙》男主角陈秋林的扮演者,第五代“芙蓉花仙”、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张燕更是“土生土长”的新都人。 
第五代芙蓉仙子张燕在央视舞台表演《芙蓉花仙》2024年,新都区与四川省川剧院共同的“新都情结”促成“芙蓉花仙”重返人间。“对《芙蓉花仙》而言,复排要坚持守正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