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积木,源自丹麦木匠匠心独运的神奇玩具

乐高积木,源自丹麦木匠匠心独运的神奇玩具"/

是的,你说得对。乐高积木的起源确实与一位丹麦木匠有关。
这位木匠名叫"奥勒·科切·克里斯蒂安森 (Ole Kirk Christiansen)"。
他于1879年出生于丹麦菲英岛的一个小镇。 最初,他是一家小型木材厂的工人和老板,后来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木制玩具,比如玩具车、木凳和木鞋。 1908年,他开始专注于生产“自动锁紧积木”(Automatic Locking Bricks),这是乐高积木的雏形,也就是我们今天乐高颗粒的基础。 他给这些积木取名为“LEGO”,这个词在丹麦语中可以拆解为“leg godt”,意思是“玩得开心”。
所以,奥勒·科切·克里斯蒂安森就是乐高公司的创始人,一位从制作普通木工用品和简单木制玩具开始,最终创造出风靡全球的乐高积木的丹麦木匠。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玩过那么多乐高积木,你可能和我一样,曾以为这是个美国品牌 —— 其实,它的老家在丹麦。这一切,要从 1916 年说起。

那年,24 岁的木匠奥勒・柯克・克里斯蒂安森正春风得意:一是娶到了心爱的姑娘,二是揣着 1 万丹麦克朗,在丹麦比隆买下了一家木工坊。

当时的比隆还只是个小社区,散落着农场、杂货店、铁匠铺,奥勒的木工坊就混在其中,起初做的都是些 “正经活”:门窗、橱柜、棺材,甚至帮人盖房子、建教堂画廊。

只是闲时,他会琢磨着做点色彩鲜亮的木制小玩具,没想到慢慢成了街坊邻居眼里的 “玩具达人”。

1932年,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寒风刮到了丹麦,奥勒的木工生意撑不住了。他咬咬牙,让兄弟姐妹做担保,从银行贷了 3000 丹麦克朗 —— 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就为了能让作坊活下去。也是从这时起,他开始一门心思做玩具。

两年后,他给公司起了个响当当的名字:“LEGO”。这词儿来自丹麦语 “Leg Godt”,意思是 “玩得开心”。为了把玩具做好,1937年他花 4000 丹麦克朗买了台最先进的铣床 —— 要知道,当时丹麦一栋房子也就四五千丹麦克朗,这笔钱相当于公司上一年利润的三分之一。但这台机器没让人失望,做出来的木制玩具又精致又耐用,口碑一下子传开了。

二战打起来时,谁也没想到玩具生意会火。那会儿物资紧张,进口玩具断了货,丹麦人只能买本土商品;后来政府又不让用金属、橡胶做玩具,这下木制玩具更成了香饽饽。头两年,乐高的销售额直接翻了番。

可命运偏要开玩笑。1942年3月20日凌晨三点,睡在车间的年轻工人边跑边喊 “着火了!”,奥勒冲出家门,眼睁睁看着木工厂被大火吞掉,心都凉透了。但他没垮,硬是又贷到一笔款,在原地建起了专门的玩具厂,年底就恢复了生产。

战争结束后,奥勒发现一个新问题:做木制玩具的山毛榉木越来越难买了。这时,工业界开始流行一种新材料 —— 塑料。奥勒盯着这东西琢磨:“这玩意儿说不定是玩具的未来!” 他果断买了台英国产的注塑机,这机器的原理很简单:把塑料加热融化,再用力压进模具里,冷却后就变成了想要的形状 —— 这成了乐高踏入塑料时代的钥匙。

不过,乐高那些能拼能拆的塑料积木,创意其实来自英国的 Kiddicraft 公司。直到 1950 年代后期,乐高拿到了对方的许可才开始生产;又过了二十多年,到 1981 年,才从对方创始人后代手里买下了全部知识产权,这下才算真正 “拥有” 了这个经典设计。

奥勒的儿子戈德弗雷德一开始不待见塑料,总念叨着木制玩具好。奥勒拍拍他的肩膀:“儿子,我们能将这些塑料砖块能卖到全世界去。” 后来的事证明,老爷子的眼光是对的。

乐高闯世界的路上,总跟着时代的节奏走。1960 年代,他们设计了一种给学龄前孩子玩的 “巨型积木”(Jumbo bricks),没想到吸引了美国箱包大牌新秀丽。1964 年,新秀丽不仅订了货,还想买下模具自己生产。靠着这次合作,巨型积木在加拿大卖到 1970 年,在美国卖到1971年,之后乐高才接手北美市场,自己干了起来。

到了1970年代,乐高彻底火了,工厂天天三班倒,机器连轴转都赶不上订单。可谁也想不到,几十年后它会差点倒闭。

2004年,乐高走到了悬崖边。那会儿欧洲、北美出生率下降,买玩具的人少了;夫妻店被大超市取代,超市还一个劲压价;孩子们玩玩具的时间也少了,都去看屏幕了。更要命的是,美泰、孩之宝这些对手早就把工厂搬到东南亚降成本,乐高还守着丹麦老一套。

之前乐高也想过转型,学迪士尼搞多元化:开主题公园、做电子游戏、卖童装手表,连积木都改得越来越简单,想让孩子快点拼完。结果摊子铺太大,钱越花越多,差点被收购拆分。

还好,乐高及时刹车,决定“只做好积木这一件事”。裁员、精简工厂、把设计中心搬到伦敦、米兰这些潮流地,又学着苹果、迪士尼跟沃尔玛合作,才算慢慢缓过来。

而真正让乐高“回血”的,是中国市场。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乐高就盯上了亚洲。那会儿 “亚洲四小龙” 经济火热,韩国的土地和人工便宜,乐高于1985年在韩国昆浦建了厂,1996年又搬到仁川的新厂。可到2005年,仁川工厂还是关了,设备运回欧洲,厂房也卖了。

二十多年后,轮到中国了。1993年,乐高在北京燕莎百货开了个20平米的“店中店”,算是正式踏入中国。到2024年,全球1069家乐高店里,有480多家在中国,120多个城市都能看到它的身影。2013年,乐高在嘉兴建厂时,丹麦女王都来捧场 —— 这里成了它在亚洲的重要基地。

不过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乐高又把目光投向了越南,2025年4月,越南平阳工厂正式投产,续写着它的“亚洲故事”。

聊到乐高积木,你可能好奇它是用什么做的。最早用的是一种叫 “醋酸纤维素” 的材料,从木头、棉花这些植物里提取,1963年就不用了。后来换成了ABS塑料 —— 这东西从石油里来,更稳定、颜色也更持久,拼起来严丝合缝,拆的时候也不费劲。

但问题来了:乐高每年要做数十亿块积木,80% 都是石油基塑料,1 公斤塑料得用 2 公斤石油。这些年,乐高一直在找能替代石油的 “神奇材料”,测试了成百上千种,却发现这种新材料似乎不存在。

本来计划 2030 年全不用石油塑料,可试过用回收塑料瓶做的材料,太软了;想达到和原来一样的结实度、安全性,还得额外处理,反而更费能量、排更多碳。看来,积木的 “绿色革命”,比想象中难多了。

从丹麦比隆的小木工坊,到遍布全球的玩具帝国,乐高的故事里,有奥勒的坚持,有危机中的转弯,有跟着时代找机会的智慧,还有一块积木里藏着的,对 “玩得开心” 的执着。

发布于 2025-08-07 15:42
收藏
1
上一篇:创新驱动,未来领航,科技赋能产业新篇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