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这座“华商之都”“三商之源”的古城,藏着多少让人放不下筷子的美味?答案很简单——每走两步,都能被香气勾住魂儿。
吊炉烧饼:羊肉香里藏乾坤
商丘人对烧饼的讲究,藏在“吊炉”二字里。别的地方烧饼多是贴炉壁,商丘的吊炉是悬空架着,上下火均匀烤。最绝的是馅料,垛子羊肉或者蒸羊肉往面里一裹,烤得外皮金黄酥脆,咬开“咔”一声,羊肉的鲜香混着面香直往鼻子里钻。老商丘人说,小时候蹲在烧饼摊前等,看师傅翻烧饼的手速,比看变戏法还入神。

水煎包:钢板上的脆香密码
水煎包谁没吃过?可商丘的不一样。用的是黄牛肉馅,剁得细碎却不柴,调馅时加的是本地葱花香油,香得实在。煎的时候用钢板平锅,底面煎得金黄焦脆,上面的皮软乎,咬一口,汤汁“滋”地冒出来,咸香里带着牛肉的鲜甜。早晨来俩,配碗胡辣汤,这一天的精气神儿就齐活了。
鸡爪麻花:非遗里的“爪子”传奇
天津麻花有名,可商丘柘城的鸡爪麻花,论造型论口感都不遑多让。麻花炸得金黄,扭成鸡爪模样,根根细脆,拿起来轻轻一掰“咔嚓”响。这手艺是省级非遗,从选面到发面再到油炸,全靠老师傅的手。咬一口,酥得掉渣,甜咸两种口味,甜的不齁,咸的带点芝麻香,越嚼越上瘾。
水激馍:剩馍也能变珍馐
商丘古城里,水激馍的摊子总围着人。听名字就有意思,“水激”——先把剩馍切片炸得外脆里软,再浇上熬得透亮的糖水。糖水流到馍上,“滋啦”一声,像给馍穿了层水晶外衣。咬下去,外皮脆甜,内里软乎,凉了也不硬。老辈人说,以前家里剩馍舍不得扔,就这么变着法儿吃,没想到成了名吃。
北湖糟鱼:两百年的宫廷记忆
睢县的北湖糟鱼,可是清乾隆年间的贡品。选的是北湖的新鲜鲤鱼,处理干净后用秘制调料腌上几天,再慢火细炖。炖好的鱼,连骨头都酥了,夹一筷子,鱼肉嫩得能抿化,咸香里带着点微甜。以前只有宫里能吃着,现在街头小摊也能买到,装在玻璃罐里,配碗米饭,能多吃半碗。
胡辣汤:早餐桌上的“灵魂CP”
商丘人的早晨,是从一碗胡辣汤开始的。牛骨熬的汤底,撒上牛肉片、木耳、黄花菜、面筋,再淋点胡椒,汤浓得能挂勺。喝一口,辣得额头冒汗,胃里暖烘烘的。配个水煎包或者烧饼,那叫一个得劲。街头的胡辣汤摊子,从早到晚都有人,老人们端着碗蹲门口聊家常,年轻人拎着塑料袋赶时间,这烟火气,比汤还浓。
商丘的小吃,哪是简单的“吃”?是老城墙根下的故事,是胡同口的吆喝,是奶奶手里的老手艺。你说,这一城的香,怎么能让人不爱?
你在商丘,有没有哪口小吃,让你吃一次就记了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