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各有简称,上海称为沪和申。
不是一个哦,而是看上去迥然不同的两个称呼。
万年前,上海一片汪洋,经多年泥沙沉淀和海水冲击,及原住民人工改造,逐渐形成了陆地。
“靠水吃水”,古代上海人多以渔为生。
他们用竹子插在浅海区至沙滩一带,再用绳子编连在一起,呈向岸张开两翼的形状。
待涨潮鱼蟹随海水飘来,退潮时因竹子拦挡而滞留,就此捕捞。
这个竹编工具在当时称为“扈”,而且吴淞江一带,古称沪渎,所以“沪”便成为上海的简称。
“申”的由来源自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古时黄浦江淤泥堆积、河床过高,
洪水给沿岸居民造成极大危害。
春申君带领封地内的百姓治理河道,改善民生,人们为了纪念和表彰他,亦将此河称为申江。
申是上海的代表,申花俱乐部、申江服务导报、申银万国等等等,都以申为情感认同。
斗转星移,百代千年,上海从洪荒之地变成闪耀的东方明珠。
但沪和申的含义亘古不变,始终保留着无法磨灭的血缘文明。
无论贫贱富贵,依旧如初。
(本文作者徐巍:宏扬中国的美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henyun_w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