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故乡称“桑梓”?父母唤“椿萱”?揭秘背后最深的牵挂与怀念

为啥故乡称“桑梓”?父母唤“椿萱”?揭秘背后最深的牵挂与怀念"/

“桑梓”和“椿萱”这两个词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它们通过具体的意象,将抽象的思念和亲情具象化,表达了中国人最深沉的牵挂和怀念。
"一、桑梓 (sāng zǐ) - 对故乡的眷恋"
"字面意思:" “桑”指桑树,“梓”指梓树。在古代,人们常在家屋旁种植桑树和梓树。桑树叶子可养蚕,果实可食,梓树材质优良,可做器具。 "引申含义:" 桑树和梓树不仅是经济林木,更成为了家乡的象征。人们在家乡种桑梓,是为了生活,也是为了扎根。因此,“桑梓”逐渐引申为"故乡、家乡"。 "情感寄托:" 使用“桑梓”这个词,不仅仅是指代一个地理地点,更蕴含着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熟悉和热爱,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以及离开后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它表达了游子无论身在何方,心中始终牵挂着那片生养自己的土地,有一种“落叶归根”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椿萱 (chūn xuān) - 对父母的敬爱"
"字面意思:" “椿”指椿树,“萱

相关内容:

为啥古代人把“桑梓”比作故乡?用“椿楦”来代称父母?这四种植物到底有啥特殊之处,又寄托了古今游子什么样的情怀?今天就带你一起解开这个谜团。

先说桑梓,把“桑梓”比故乡的源头,在《诗经·小雅》,原句是“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看到桑树和梓树,就不由自主地恭敬垂立。

原因是,古代人的房前屋后,基本上都会种桑树和梓树一看到这两种树,就会想起故乡,想起辛劳苍老的父母亲,打心底里生出恭敬之情。

那人们为啥要在房前屋后种这两种树呢?原因大概有这些,一得树荫好;二得有用,最好能跟经济挂上钩。

先看桑树,桑树长得快,差不多三五年成荫;其次,养蚕业是古代社会重要经济支柱,桑叶是蚕的重要食物,种桑树养蚕,就能提高家庭收入。

不但如此,桑树还浑身是宝,桑枝能祛风湿、利关节;桑葚,被叫作“桑之精华所结”,捣汁能解酒毒,泡酒能“解百种风热”。

霜桑叶疏风散热、还治感冒、肺热咳嗽等。就算桑树烧成灰,桑柴灰也能入药。你能想像吗?就这一棵桑树,差不多顶半个好郎中了。

《孟子》里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在房子前后多种些桑树,养蚕、缧丝、织布,就能满足一家人的穿衣需求,这是多么简单而美好的愿景。

再说梓树,梓树的生长速度也快,树冠像一把天然大伞。还有梓树的其它特征,也是相当强大。

明代《群芳谱》里,说“梓以白皮入药,味苦寒无毒,治毒热,去三虫、疗目疾,吐逆及一切温病”。这说的是梓树的白皮;它的果实也是药,能治“小儿热疮、身头热烦、头痛壮热,皮肤瘙痒”等,跟桑树一样,全身可入药。

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做农药。据记载,梓树的皮和叶煎枝,可治稻螟虫、稻飞虱等庄稼上的害虫,叶子还能给家里的牲畜治病。

梓树质地细密,纹理美观,也是古代农家做桌椅板凳的首选木材;不但如此,因为梓木坚实,有很好的传音效果,也是做古琴的底板的好材料。

人们更把梓树称为“树王”,说“屋室有此木,则余材不震”,说它能镇宅保安宁。宋代《埤雅》里更写“梓为百木长,故称梓为木王。盖木莫良于梓。书以梓材名篇,礼以梓人名匠,朝廷以梓宫为名棺也”。

把梓树叫木王,能跟所有美好的事物相提并论,皇帝和大官们的棺木也会选用梓木。这个倒是真的,据记载,像秦始皇、汉武帝、霍光等,他们都用梓木为棺。

另一方面,采桑养蚕为母亲之职,伐梓为器得由男子来完成,因此,人们就把桑梓之地比作父母居住、劳作,生儿育女的地方,也代指所有人的出生之地,也就是故乡。

再说椿萱。椿是椿树,萱是萱草,它们怎么跟父母亲联系到一起了呢?先说椿树,把它跟父亲相关联,跟两个人有关:庄子和孔子。

《庄子·逍遥游》里,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说上古时期有种大椿树,八千年一长叶、八千年一落叶相当长寿。

就这、古代人就拿它比父亲,希望父亲也像大椿树一样长寿。后来又被泛化,给所有男性长者祝寿,都尊称“椿寿”。

不过,没有人把父亲比作椿树,而是称“椿庭”。这个跟孔子有关,说他的儿子孔鲤很守礼仪,只要父亲在家,他走路总是“趋庭而过”,小步快走、免得打扰父亲思考。

就这么着,人们就把椿和庭两个字合起来,称父亲为“椿庭”,既表达祝愿,也有满满的恭敬。

再说萱草,《神农经》里有“萱草,忘忧”的句子。把它和母亲联系起来,是在《诗经·卫风》里,有“焉得谖xuan草,言树之背?答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一句。

到哪儿去弄些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她能忘记忧愁?正因为这句话,后来的人们就把母亲住的地方,叫作“萱堂”。同样的,后世人们为女性长辈祝寿时候,会说“萱寿”。

唐诗里有这样的句子,说“知君此去情偏急,堂上椿萱雪满头”,把椿萱二字放一起,代指父母双亲;明代汤显祖也写过“当今生花开一红,愿来生把萱椿再奉”的句子,也把椿萱比作父母。

这么一解释,再看到《后汉纪》里的“中国者,先王之桑梓也”,就知道这个桑梓指的是故乡,是所有人的魂归之处;看到“椿萱并茂”就知道是说父母高堂健在,人生尚有来处。#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发布于 2025-08-06 21:58
收藏
1
上一篇:汉语深不见底,探寻语言的无尽奥秘 下一篇:父亲节特别策划,念椿庭,致敬岁月里的坚实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