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一位女生的分享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她的妹妹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因为分数在省内难以企及公办本科,能选择的学校寥寥无几。
抱着“反正录不上”的心态,妹妹将遥远的新疆塔里木大学填在了志愿表最后作为保底,还跟家里人说报的都是省内院校。

可命运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前面的志愿纷纷落空,最后偏偏是这个“随手一填”的塔里木大学发来录取通知,专业为投资学。
要知道,这所学校在黑龙江全省仅招收8人,妹妹就这样中了这份特殊的“大奖”。得知结果的那一刻,妹妹当场崩溃大哭,情绪激动得难以自已。

这事儿传到网上,网友们的评论炸开了锅。有人调侃:“这是从中国的‘鸡头’(黑龙江)到了‘鸡屁股’(新疆),相当于给祖国系了个安全带啊!”玩笑背后,是实打实的遥远距离。

从黑龙江哈尔滨到新疆塔里木大学,直线距离超5000公里,坐飞机得中转两次,全程要六七个小时;坐火车更是得摇摇晃晃两三天;即便自驾开快车,也得连轴转两三天才能抵达,堪称“全网最远上学路”。
难怪女生如此崩溃,她姐姐解释说,不是不喜欢新疆,不喜欢塔里木大学的意思,只是试想往后四年,每次放假回家都得经历一场跨越5000公里的奔袭。
不过冷静过后,孩子有学上已经很知足了。
有网友算过一笔账:光来回路费,一学期就得四五千块,一年下来比学费还贵,对普通家庭而言,确实是不小的负担。
其实,这类情况在中低分考生中并不少见。分数尴尬的学生常常面临两难:要么就读本省昂贵的民办大学,一年学费两三万;要么前往新疆、西藏等地的公办高校,学费便宜但路途遥远。
塔里木大学就是典型的“性价比之选”,作为公办大学,大部分专业学费仅3500元/年,比东部地区的学校便宜三成以上,而且社会认可度和办学实力都优于民办高校,对看重“公办本科”头衔又想省钱的家庭来说,吸引力不小。
但凡事有得必有失。除了路费开销,地域差异也是一道难关。
从冰天雪地的东北到干旱少雨的西北,气候、饮食、习俗都得重新适应。
有新疆网友现身说法:“夏天能热到40度,冬天虽然不冷,却干燥得让人脱皮,第一次来的同学基本都得水土不服半个月。”
这事儿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志愿填报千万别“随便”。
你填的每一所学校,都可能成为最终的归宿,尤其是保底志愿,更得慎重,毕竟当前面的志愿都落榜时,最后那个“随便填的”,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或许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就像有网友在评论区说的:“我当年从江苏考到新疆,现在反而觉得值。
学费省的钱够旅游好几次,还能见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毕业找工作时,这段‘边疆经历’反而成了加分项。”

目前,这位黑龙江女生的故事已引起许多人关注。
无论最终如何选择,都得记住:志愿填报没有“随便填填”的说法,每一笔都得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毕竟,从“鸡头”到“鸡屁股”的距离,可不止地图上那5000公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