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大类深度解析,全面解读各领域专业介绍
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国大陆高校常见的“专业大类”(也称为“学科门类”或“大类招生专业”)。这个概念主要用于本科招生和初步的专业划分。
"什么是专业大类?"
专业大类是将具有相似学科基础、知识结构、培养目标或就业方向的若干个具体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相同)进行归并,形成的一个更宏观的类别。它的主要作用有:
1. "大类招生(按大类招生录取):" 高校将某个专业大类下的多个专业合并,统一进行招生录取。学生入学后,通常会在第一学年学习相同的基础课程,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学业表现,在第二年或第三学年选择该大类下的具体专业进行深入学习。
2. "学科分类:" 是国家进行学科统计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用于高校学科评估、专业设置审批等。
3. "宏观指导:" 帮助学生和家长在入学初期对学科领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主要的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及其包含的主要专业(示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共设有13个学科门类。以下是每个门类的名称、代码以及包含的一些主要专业大类或具体专业示例:
1. "哲学 (Philosophy)"
代码:01
主要专业: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美学等。
2
相关内容:
学科门类:管理学(代码12)
大类设置:管理学门类下共设9个专业大类: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物流管理与工程、工业工程、电子商务、旅游管理。
专业大类: 公共管理类(代码1204)
专业设置:1204 公共管理类设有 18 个专业: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海关管理、交通管理、海事管理、公共关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医疗产品管理、医疗保险、养老服务管理、海关检验检疫安全、海外安全管理、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慈善管理 。
学习对象:研究以公共利益、公共价值为导向,运用公共政策和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提升国家治理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核心课程: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伦理学、土地资源管理学、应用文写作、市政管理学、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部门会计、政策预算管理、公共财务、交通管理学、海事管理学 等
专业规模:全国普通高校共有设置公共管理类专业约 1400 个,其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代码120401)、行政管理(专业代码120402)合计占比约60%,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代码120403)、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代码120410)、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代码120404)合计占比30%。
优势院校推荐:北大、清华、复旦、人大、中山、华科、东北大学、中南财经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