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景观的“没头脑”与“不高兴”,探寻历史遗迹的失落情感

人文景观的“没头脑”与“不高兴”,探寻历史遗迹的失落情感"/

“人文景观的‘没头脑’和‘不高兴’”这个说法,形象地指出了当前人文景观建设中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没头脑”—— 缺乏思想内涵和文化深度"
"表现:" "文化符号的滥用和浅层化:" 为了追求“有文化”,随意堆砌历史符号、名人名言,但缺乏对文化本身的深入理解和挖掘,导致符号变得空洞、刻板,甚至产生误解。比如,什么地方都能看到“孔孟之道”的牌匾,但与当地实际文化关联不大。 "主题模糊,缺乏独特性:" 景观设计没有明确的文化主题和叙事逻辑,看起来千篇一律,无法体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灵魂。很多地方建设了“文化街”、“文化广场”,但进去一看,除了仿古建筑,文化内容却很稀薄。 "重形式轻内容:" 过分注重建筑的外在形式、规模宏大,而忽略了其内在的文化精神和历史底蕴。景观成为了“空壳”,缺乏能够触动人心的文化力量。 "历史虚无主义或戏说过度:" 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随意篡改、歪曲,甚至低俗化,割裂了历史文脉,消解了文化的严肃性和教育意义。
"根源:" "文化理解的浅薄:" 设计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来源: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人文景观的“没头脑”和“不高兴”

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才能带来绝佳旅游体验。正因为此,优秀的人文景观在当下已是文旅融合中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推动人文景观建设中,一些地方还存在“用力过猛”的现象。

近年来,一些地方一门心思希望人文景观带来旅游流量,却缺乏规划和布局,如某地投资10亿元按原比例仿造泰坦尼克号,被认为与周边环境不搭,与中国传统审美不符。另一种人文景观则缺乏专业设计和工匠精神,如在北京某《红楼梦》主题园区,林黛玉、妙玉等人物蜡像造型粗糙,面目“非同一般”,媒体报道其“吓哭小朋友”。在规划上“没头脑”,在细节上不见真章,令观者“不高兴”,是某些现存及在建人文景观的突出问题,不但难以提高旅游效益,更造成资源浪费和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以1889年建成的法国埃菲尔铁塔以及在其100年后落成的卢浮宫门前的玻璃金字塔为例,它们很快就被视作城市的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其原因显而易见:它们都出自名家之手,彰显了艺术创造的独特生命力,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埃菲尔铁塔出自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之手,纯钢铁构造是19世纪末工业时代兴盛的象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玻璃金字塔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四面玻璃可以反射巴黎的天空,同时也将阳光导入地下设施,突出了环保理念。同时,这两座建筑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筛选,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图纸有5000多张,而玻璃金字塔的设计15位世界知名博物馆馆长对方案进行遴选,最终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可见,二者都经过了严格权威的评估,并没有一哄而上。

人文景观不能简单仿造,更不能山寨,不是照搬和模仿,而是需要体现当地特色、时代精神,并融入自然与人文环境中。此外,在规划与设计中,需充分考量景观的艺术性及文化生命力,综合专业和权威意见进行多方评估。在这两个前提下,以少建、小建、精建为宜,重点评估对自然风景、文化遗产的影响和破坏,才不会为文旅融合发展和美好生活添堵。

发布于 2025-08-06 14:13
收藏
1
上一篇:人文景观与景观人文内涵,探讨二者差别如熊猫与猫熊之异 下一篇:中国十大人文景观,探寻历史文化的璀璨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