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红军菜”传承的历史记忆与红色情怀

江西遂川,“红军菜”传承的历史记忆与红色情怀"/

江西遂川的“红军菜”,是一种承载着深厚历史记忆的特殊植物,它背后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与红军长征以及遂川人民的革命传统紧密相连。
"“红军菜”的由来:"
“红军菜”通常指的是"野苋菜"(学名:Amaranthus sp.),也可能泛指一些当地常见的、红军在艰苦条件下采集食用的野菜。在遂川,这种野菜因为与红军的这段历史而被称为“红军菜”。
"故事背景:"
1934年,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江西遂川等地。当时,红军正处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危急关头,队伍减员严重,物资匮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红军菜”与红军的生死存亡:"
在遂川,红军战士们面临着饥饿的威胁。当地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支持红军,他们省吃俭用,将仅有的粮食和物资提供给红军。然而,由于敌军的围追堵截和封锁,红军的补给非常困难。
为了生存,红军战士们不得不寻找可食用的野菜、树皮、草根来充饥。遂川的山野间,生长着丰富的野苋菜等野生植物。红军战士们采摘这些野菜,用以解饥,维系着生命。
"遂川人民的支援:"
遂川人民对红军的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近日,位于井冈山脚下的江西井福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又接到一位香港客户欲购5万元“红军菜”的订单,这是他们年内新近接到的第26份订单了。

公司总经理陈传福笑嘻嘻地说:“感谢税务部门的多方帮扶,眼下,市场日趋回暖,要货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我们的生产也得加把劲儿。”

“红军菜”,又称竹筒酸菜,起源于江西遂川新江横石村—红军长征最早出发地。要说“红军菜”的由来,还有一段鱼水情深的军民故事:

1934年8月,长征先遣部队红六军团,部分伤员躲藏在横石村附近,一个名为“一线天”的山洞中休整疗伤,因为条件艰苦,缺水缺粮,当地老百姓便用竹筒盛水,并给他们送去些粮食和当地盛产的芥菜。

然而,途中必经一段极其狭窄难走的峡谷,要侧着身子才能过去,俗称“打扁身”,也叫“红军洞”。因此,水只能装进竹筒带过去。红军当时为了方便储存,便留了一部分芥菜晒干后装进竹筒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竟意外做成了爽口开胃的竹筒酸菜。

红军伤愈离开时,感念当地群众的帮助,便把这种菜的制作方法告诉了横石村人。后来横石村人在制作过程中又逐步改良了工艺,经过洗、晒、切、揉、装、发酵等多道工序做出了更加清香醇美的竹筒菜。

从小就在横石村长大的陈传福,对“红军菜”的故事耳熟能详,牢记在心里。他多年来一直在外地打拼,因为一直想念家乡的竹筒菜味道,放弃年薪60万元收入的公司经理职位,毅然回乡创业,将竹筒菜打造成一个造福当地百姓的绿色产业。他笑了笑说:“尝遍了外地所有的酸菜,都吃不出‘红军菜’这种味道。”

2014年,陈传福回到家乡横石村,创办了江西井福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购设备、收购原料、样品送检、市场开拓,陈传福都亲力亲为,但是刚开始因为成本较高并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导致企业连连亏损。

就在创业受挫困扰时,遂川县税务部门的同志走上门来,为他送去初级农产品自产自销免征增值税的政策温暖,鼓励他将竹筒的成本降了下来,又要保留农家特色,同时加大投入技术研发。帮助他联系省、市技术权威部门,完善各项申报材料,顺利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竹罐、罐螺纹加工设备等六项发明专利。送往省城南昌检测的(竹筒酸菜)红军菜,29项指标全部合格,其中亚硝酸盐、二氧化硫未检出含量,成为最为安全的食品。2018年,“红军菜”一经投放到井冈山红色旅游市场就反响强烈。当年,其中单品种的竹筒酸菜销售额就达到了35万元。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红军菜”的销售影响很大。公司只得开辟线上渠道,缓解产品销售压力。但随着疫情的影响不断加重,企业的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无奈中,陈传福只好选择向银行贷款。但银行却发现陈公司的纳税信用等级被降级,无法享受到最优惠的贷款利率。

于是,陈传福找到了国家税务总局遂川县税务局雩田税务分局税收管理员王卫华。通过税务系统大数据查询发现,原来是企业在开设一般存款账户时,因未按税法规定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备,导致纳税信用等级由A级变为B级。

企业随即提出了纳税信用等级复评申请,经税务部门综合研判,认为这种情况对税收影响极小,纳税信用等级可以被修复至A级。就在纳税信用等级被修复的当月,陈传福就收到了微众银行只有纳税信用等级A级才能享受到的线上贷款100万元,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陈传福高兴地说:“税务局对我们帮助真的很大,不仅让享受到了最好的税收优惠政策,而且服务也很人性化,税收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

前不久,雩田税务分局再次通过大数据平台发现,江西井福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部分取得的农产品收购发票中的个人信息不匹配,立即联系到企业。经排查,企业才知道是身份信息在开票时填写错误。在税务机关的提醒下,企业立即将原错误发票红字冲红,并开具了正确的收购发票,避免了不应有的税收风险和财产损失。(郭嘉欣 肖初生)

发布于 2025-08-05 05:28
收藏
1
上一篇:革命时期生存奇迹,“苦菜”与“革命菜”的传奇辰山植物园之旅 下一篇:红色记忆中的美食传奇,毛泽东命名客家菜“四星望月”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