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酷热炎炎,挑战泰山运经船与石人山攀登之旅

三伏天酷热炎炎,挑战泰山运经船与石人山攀登之旅"/

三伏天确实是酷热难耐的时候,但在泰山和石人山这样的山区,却别有一番风味。你提到的“爬运经船、石人山”很有意思,让我来帮你分析一下:
"泰山:"
"运经船:" 我猜测你说的“运经船”可能是指泰山上的"索道",因为“运经”可能是指运输经书,而索道是现代交通工具,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误解。泰山上有三条索道:桃花峪索道、天外村索道、红门索道,可以方便地将游客运送到山顶或半山腰,节省体力。 "爬泰山:" 即使在三伏天爬泰山,也是非常考验体力的。但泰山的美景也是独一无二的,山顶的气温会比山脚低很多,而且能看到壮丽的日出和云海。建议你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线,例如红门路线较为陡峭,但风景优美;桃花峪路线较为平缓,适合家庭出游。 "三伏天爬泰山:" 三伏天爬山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建议携带水、防晒霜、遮阳帽等物品,并选择清晨或傍晚时分上山,避免中午高温时段。
"石人山:"
"石人山:" 石人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区,以其奇特的石景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相关内容:

你见过这艘大船吗?

传说,这是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去西天取经,就是坐着这艘大船把那些经书运回来的。

经过了上千年,这艘大船石化后就搁在了泰山上。

你也别较真,这只是个传说哈

热死,累死,风景美死!

艰险的爬山过程,与极致的风光并存。‌‌

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

周天和一众驴友兄弟姐妹们去爬泰山运经船石人山,酷暑高温天气里遇见醉美的泰山。

去年九月份后,因种种原因去不了泰山了,体力明显下降,许是真的老了,没有以前那种昂扬的精神了。

一年前的我,冬天不怕三九严寒冰天雪地,夏天不惧三伏高温烈日炎炎,周末只要有空就要去爬泰山。

一年前的我,3000米以上的大山敢去,30公里的驴程不惧。

现在可倒好了,冬天气温在零下八九度嫌冷不想出去,夏天温度在34度以上怕热也不想出去。

海拔超过1000米,嫌高不想去,路程超过15公里,怕累也不想去。

经常给驴圈朋友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去爬泰山体力明显下降,意志力也明显下降。

可早就答应要带天空和红星,去泰山上看唐僧从西天取经回来,运送经书的那艘大船~运经船。

前面找理由说是天太旱,石壁峪里的瀑布没有水。后又说天太热,等过一阵凉快一点再去。

总之就是怕热怕累,承诺的话一直不能兑现。

去运经船得先上再下,再上再下,十分辛苦。

从海拔190多米的天外村,爬到海拔800多米的莨菪沟垭口,再从海拔800多米的莨菪沟垭口,下到海拔400多米的皇娘洞,从皇娘洞再往上爬500米的海拔,到900米的傲徕峰垭口,累计拔高相当于登顶的强度,在这大热天里,想想心里还是发怵。

几场大雨终于让气温从38、9度40几度,降了下来,预报温度基本稳定在35度。

天气预报的温度是降下来好几度,也下了几场大雨,可依旧感觉是闷热难耐,真没觉着凉快。

温度降下来了,承诺的运经船也该去了,咱可不能做那种说话不算数的人,就是咬着牙坚持也要带他们去看看传说中的运经船。

运经船路不好走,要攀爬大段的悬崖,攀爬大段的大崖壁,恐高的人不敢走,因为路险,很少有人去,也不见有驴友发照片。我去过两次半运经船。第一次,是和泰安的驴友朋友们一起去的。

运经船这条路,户外APP上没有轨迹,也就知道个大概方位,那次属于探路,蒙着走,走了不少弯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运经船。

这条路是太难走了,坡度大,路坎坷,植被茂密,悬崖峭壁,还有大光板,有一定的危险,很少有人走。


我们受得这点苦,和唐僧西天取经路上所受的那些苦比起来,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那次是我第一次看到运经船,如此逼真的一艘大船,感到震撼。

惊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二次是去年10月底,我、茶哥还有几个小伙伴,我们五个人,我带队。10月底已是深秋,草木枯黄,也知道有人也走过那,走的人多了,路就没有那么难走了,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也有了条轨迹,走的还算挺顺。


为了方便以后再去不走弯路,隔上个十米二十米的,我就拴上一个路标,栓了无数个路标,确保以后来这里的驴友不会迷路。

还有那半次,是去年七月底,我和洪献哥、大麦还有红星,一场大雨过后去泰山。

雨后的泰山风景极美,看景拍片耽误了不少时间。



到了皇娘洞,已经是下午三点,往运经船梁上走了几十米,刚下过雨后的山路极滑,草木茂密,几乎看不到脚下的路,几处小断崖和大崖壁上还淌着水,太危险,果断放弃。

当时我就答应红星,以后还要再来,必须给他补上这条路。

周天泰山走起。路线:天外村~莨菪沟~松棚~石壁峪~石壁峪大瀑布(也有叫松棚瀑布的)~黄娘寨(这个名字不确定,因下面有个皇娘洞,因此有驴友就叫这里为黄娘寨)~黄娘洞~上行运经船梁(也有驴友叫它天马峰)~运经船~石人山~傲徕峰垭口~小梁子~梅峰~天外村。

曾经走过梅峰去运经船,得爬到900米海拔的傲徕峰垭口,还要再下去100米到折峪沟垭口再下石壁峪,高温湿热的天气里,多爬100米的海拔还是很累。

我得算记着点,少走一点是一点。

也曾经走过折峪沟去运经船,当时选择折峪沟,因为折峪沟是去运经船最近的一条路,但遗憾的是近几年折峪沟无人走已经长死,没路硬走,走到崩溃,结果是最短的一条路,用了最长的时间才走出去。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这次去走莨菪沟,即不用去爬那多出来100米的海拔,也不用在没有路的路上硬走。

天外村进山比我三月份去的那时候查的要严,每个人必须要登记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扫描登山证后才能放行,往年八点之前进山可没有这些麻烦。

35度的天气没有丝毫的凉意,依旧是潮湿闷热,感觉和38、9度时没什么两样。问心上山,不能有二意。

依照惯例,长寿桥必须打卡,拍张全家福。

将军鼓进入驴道。

以往那么好走的八里沟里杂草丛生,脚下无路。

光顾低着头找脚下的路了,错过了往左手拐弯去莨菪沟的路,真不是为自己是路盲而辩解,脚下只有茂密的杂草根本没有路,走到樱桃园才发现走错了路。

返回去的路还是没有路,原来八里沟和莨菪沟中间那道驴友叫蒗八山梁的梁,是八里沟和莨菪沟分岔的明显标志,可满眼都是碧草绿树,满目葱茏,哪里还有路?哪里还能见到梁?难怪走错了路。


只好紧盯着轨迹,蹚着茂密的草,从轨迹上找到了莨菪沟。莨菪沟林深草密,翠色欲流,好一处绿野仙踪的美景。



火焰山。

据说,此山也被在了西游记的故事里。

夏季的火焰山,绿树已将那一片金黄色的巨石掩映,长满绿树的火焰山,不再像冬天那样只见巨石不见树,完全没有了冬季那嚣张跋扈的气势,不再像那升腾的火焰。


松棚上面的这片松树林不知走过多少次,最喜欢这里的凉爽。三伏天的炎热让人仿佛置身于蒸炉之中,被汗水打湿的衣裳就像水洗过一样,从没干过。

坐在林荫下,阵阵小凉风吹在身上,吹走了一身的暑气,也吹干了被汗水打湿的衣裳。

不想走了,就在这凉爽的树林里吹吹风看看风景发发呆吧。


昔日的松棚工队,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墙。

往左手拐去石壁峪,遇到的还是老问题,户外APP上有轨迹,走在轨迹上,可脚下就是无路。

虽然我走过这里,可我以前走时,脚下有清晰的小路,顺着路走不用动脑子,就能走到石壁峪。

现在面对这茂密的草丛无处下脚,路在哪里?路在何方?我也迷茫。

只能依靠天空和红星两个轨迹高手,紧盯着轨迹辨别方向,脚下虽无路,可只要按着轨迹走就不会走错。

深一脚浅一脚在草丛里蹚着走,一不留神踩到坑里,一个LieTie吓一跳;一不留神踩到水里,脚下一滑来个屁股蹲;一不留神又踩到石头上,石头一绊差点摔倒。唉,吃尽了苦头。

最大的惊喜是找到了石壁峪大瀑布的源头,就在松棚的沟里。

可奇怪的是突然间里看到右手边的沟里有了水,看水流也不是很大,可它怎么就成就了石壁峪大瀑布呢?

想顺着水流去上面探探水源,草密水深一踩一脚泥,根本过不去。


瓦蓝瓦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金黄色的山崖、墨绿色的树、碧绿色的草,大山外面高楼鳞次栉比的泰城,还有走在大山里的我们,这是大自然颜料和笔,绘成的一幅美丽和谐的画!

石壁峪里的风景,太美,太美!





石壁峪大瀑布,也叫松棚瀑布,这是泰山上落差最大的一个瀑布,目测得有差不多三十米。大雨过后有一周了,水势小了许多。

这是20年台风“烟花”过后的石壁峪瀑布,一条银河在震耳欲的聋轰鸣声中,从天而降,水势汹涌,水花飞溅,气势磅礴。

这是去年7月底,大雨过后第二天的水势。

大瀑布的下端,溪水潺潺。

在溪水中洗去一身的暑气,消去一身的疲惫。

不知那个年代留下来的一个寨子,为何把寨子建在这大山里,网上搜半天也没搜到。因为寨子下面有个皇娘洞的原因吧,驴友们叫这个寨子“黄娘寨”。


黄娘寨里可爱的小羊。

皇娘洞。

记着以前从新浪博客上查到过:皇娘是明末清初一个教会组织的传教人,后来被清官府追杀,逃到泰山深处,来到这个洞里继续传教,因此这个洞叫做“皇娘洞”。

新浪博客被下架后,许多泰山上的故事、传说、出处,就再也找不到了。

上面哪个寨子是不是叫黄娘寨不得而知,只是知道驴友为了方便记路才叫它黄娘寨的。

最艰难的一段路程从皇娘洞开始。

右手边上山,头顶上是我栓的第一个路标红布条。

开始的这一段路,要在茂密的树林里接连爬上几块大石头,脚下的路有些湿滑。

这条到运经船梁的路,也就三百多米不到四百米长,拔高不到二百米,可最难走的就是这不到四百米的路,脚下没有一点的平Huo地,除了石头就是坑,还有小悬崖,大崖壁。


从皇娘洞上运经船梁,正是中午时分,火辣辣太阳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炽热的热浪,天气热得让人仿佛置身在火炉之中,爬上十几米,就累的气喘吁吁,体力消耗太大,几百米的路,像是永远也走不完。运经船梁。一条由巨大的石头垒叠而成,像刀背般狭窄的山梁,除了峭壁悬崖就是大光板,让人望而生畏,十分凶险。


运经船,此行就是为它而来!

蓝蓝的天就是大海,白白的云就是巨浪,高高昂起的船头,在大海中,在浪涛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向着东方,向着大唐航行!航行!

惊叹!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在泰山上,在人至罕见的大山上,鬼斧神工的打造了一艘巨轮。


这是船上运送的那些经书。

运经船山是傲来峰与寨顶之间的一座小山,山虽小,但是山形像船,山脊上有各种奇石,之所以被称为“运经船山”,可能和周围傲来峰、牛魔王洞、火焰山等一系列与西游记有关联的地名有关,传说是唐僧西天取经返回时所乘之船。

看了看轨迹,运经船海拔只有600多米,前面还要爬上爬下四五个山头,累计拔高还得300多米。

热的不行了,累的不行了。

还得继续穿行于灌木丛中。


还得在一个个悬崖,一块块巨石上面,上下翻飞。






热死,累死,风景美死!

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

艰险的爬山过程,与极致的风光并存。‌‌





爬过了三个山头,走过了三条通往褚峪沟的垭口。

终于爬到此次登山的最高点:石人山。

再累,再热,再苦,咬着牙坚持走过来了,最艰难的路程已经被我们甩在了身后。

下山的路走 既不轻松也不愉快。

以前走过无数次也很好走的梅峰,在这个季节植被茂密,路迹难觅,多亏红星和天空对户外网运用自如,不停的对照轨迹,调整着脚下的路,几次走偏,都及时的调整了过来。

终于在天黑前走出了大山。


感谢这次爬山的组织者蔚蓝天空,身体不适不在状态,但依旧坚持走了下来,圆满完成了组织者的责任。

感谢红星,全队里面体力最好,一直跑在最前面,找路开路,还帮着我背水背饭,减轻我的负担。

感谢一路同行的伙伴,大家不离不弃,一起走完了这条艰难的路。

也感谢我自己,提前规划好路线。

感谢我老人家,去年在最难走的这条路上栓了无数的红绸带做路标。

大伙说:幸亏猴姐栓好的这些路标,要是没有这些路标,这条路还真是没法走,按照路标走,就不会走错路。






发布于 2025-08-04 22:44
收藏
1
上一篇:山东泰山行记,挑战极限,除非你腿脚硬朗,否则慎行 下一篇:离开咸阳赴甘肃工作一年,气候对比,实话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