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网上看展,揭秘黄山地貌经典——空间分布的同心状模式

黄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网上看展,揭秘黄山地貌经典——空间分布的同心状模式"/

我们来一起“网上看展”,了解黄山地貌中一个非常经典且引人入胜的模式——"空间分布的同心状模式"。
---
"【展板标题】黄山地貌经典分布模式:空间分布的同心状模式"
"【展板内容】"
大家好!欢迎来到黄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的线上展厅。今天,我们将聚焦黄山独特的地貌景观,重点解读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空间分布模式——"同心状模式"。这种模式是理解黄山核心景区“三奇”(奇松、怪石、云海)及壮丽峰林景观的关键。
"什么是同心状模式?"
在黄山的中心地带,由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天海等众多山峰构成的核心山脉,其空间分布呈现出一种以中心区域为核心,向四周呈圈层状、等级分明的分布特征。这就像一个巨大的“岩盆”或“地貌圈”,中心是最高峰,四周则依次环绕着不同高度和形态的山峰、台地、谷地等。这种形态酷似一个被逐渐削去的“火山锥”或“侵蚀漏斗”,形成了独特的圈层结构。
"同心状模式的形成过程(地质背景):"
1. "基础——前震旦纪变质岩系:" 黄山的地基是由古老、坚硬的变质岩(如片麻岩、石英岩)构成的。这些岩石构成了山体的骨架,具有良好的抗

相关内容:

根据崔之久先生《黄山花岗岩地貌特征、分布与演化模式》一文,黄山花岗岩地貌各种类型分布很有规律, 呈同心状分布模式, 从中心区到外围的围岩区可划分 5 部分:

1、中心区: 平顶峰为主, 缓丘起伏, 相对高差约为 200米,主要是指光明顶、贡阳山、狮子林、丹霞峰一带;

2、中心边沿圈: 堡峰罗列, 裂点已越过中心区边缘, 有裂点群围绕中心区, 也有石蛋散布在中心区四周,包括天都峰、莲花峰、莲蕊峰、玉屏峰等;

黄山天都峰—汪根华 摄

3、近外缘圈: 以岭脊状向外延伸, 岭脊上并列堡峰和尖峰, 也有石柱(如始信峰岭脊);岭脊可分为两类, 一类以始信峰-贡阳山一线为例, 岭脊与中心区仍相连, 另一类如九龙峰岭脊已与中心区脱离;

4、远外缘圈: 尖峰为主, 渐远渐低, 多属一、二期花岗岩体, 曾遭受长期剥蚀, 重要山峰保存不多, 且海拔多在 1300—1400米左右;

5、非花岗岩低山区: 为一期花岗岩体(如黄山大门摩岩石刻“大好河山”处)与围岩交界处以外地区, 多为变质岩和沉积岩低山。

(来源:黄山风景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于 2025-08-04 07:13
收藏
1
上一篇:【黄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网上看展】揭秘“地貌回春”,黄山地貌经典演化模式探秘之旅 下一篇:【黄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网上看展】揭秘黄山花岗岩地貌的演化奇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