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网上看展】揭秘黄山花岗岩地貌的演化奇迹之旅

【黄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网上看展】揭秘黄山花岗岩地貌的演化奇迹之旅"/

让我们通过【黄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网上看展】的视角,来了解黄山花岗岩地貌的演化过程。这通常是一个跨越数亿年的宏大叙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阶段一:深埋地下的形成(约1.8亿年前 - 1.5亿年前)"
1. "地壳深处的岩浆活动:" 黄山的主体岩石——花岗岩,并非直接从地表看到的样子。在遥远的侏罗纪晚期(约1.8亿年前至1.5亿年前),地壳深处发生了剧烈的岩浆活动。巨大的、炽热的岩浆(Magma)在地下极深的熔融岩石圈中形成。 2. "缓慢结晶形成花岗岩:" 这些岩浆并没有立刻喷发出来,而是被上覆的岩层缓慢地深埋在地壳深处(可能达到十几公里甚至更深)。在高温高压但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岩浆经过漫长的冷却和结晶作用,逐渐形成了致密、坚硬的花岗岩体。这个过程可能持续了数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 3. "岩浆侵入体的形成:" 形成的花岗岩在地下以巨大的“岩浆侵入体”形式存在,它包裹着周围的、更古老的岩石(称为围岩),如前震旦纪的变质岩和火山岩。
"阶段二:地壳抬升与初步剥蚀(约

相关内容:

黄山,是多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奇山,是地球沧海桑田的杰作。

从地质的历史来看,10亿年前,今天的黄山地区处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中,一直持续到4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志留纪,晚加里东运动使白浪滔天的海水渐渐退去,黄山在地质历史上首次长期露出海面,成为陆地。

天上玉屏 叶四清 摄

在经历了5000万年的相对稳定后,海水又卷土重来,但到了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划时代的印支运动发生了,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碰撞终结了黄山地区的海侵历史和海相沉积,黄山大地开始出现植被、恐龙游戏于湖泊森林之中,局部地区也开始经历了漫漫岁月的风雨侵袭和自然剥蚀。

怪石嶙峋 汪祥斌 摄

大约又过去了6000至8000万年,燕山运动震撼了整个太平洋的西海岸,深埋在地下的花岗岩岩浆上升侵入距地表数千米的岩层中,结晶凝固而成的黄山岩体胚胎在地下约7公里处冷凝,这便是远古时期的地下黄山花岗岩体。

水墨黄山 余辉华 摄

到了距今6500万年左右,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喜马拉雅的造山运动使地壳普遍抬升,地下黄山花岗岩体急剧上升,花岗岩上巨厚的沉积盖层不断的被剥蚀,黄山花岗岩体慢慢的露出了地表,翘首云天,形成了高逾千米的花岗岩峰林。

此后裸露在地表的黄山花岗岩体在断裂、节理、劈理的基础上,加剧了风化剥蚀,直至最近的100万年以来中国东部的气候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冰川消退,地壳抬升,现代气候,地表水和地下水及生物综合作用不断塑造着黄山,直至形成了今日黄山独特的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

(来源:黄山风景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于 2025-08-04 07:13
收藏
1
上一篇:黄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网上看展,揭秘黄山地貌经典——空间分布的同心状模式 下一篇:安徽黄山,人文与自然资源璀璨,天然影视摄影基地精彩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