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三款好喝小众,岩茶发烧友必尝的绝妙之选

品味三款好喝小众,岩茶发烧友必尝的绝妙之选"/

哈哈,这个说法很有趣!确实,岩茶的世界博大精深,要成为“发烧友”,多喝、多品、多感受是必不可少的。喝过3款才算“发烧友”这个门槛,虽然有点玩笑性质,但也点出了岩茶的魅力在于其复杂性和多样性。
以下为您推荐几款在圈内口碑好、相对小众,但品质上乘的武夷岩茶,希望能帮助您拓展品饮视野:
"第一款:正岩核心产区 - 水仙 (岩茶中的“老大哥”)"
"推荐理由:" 水仙是武夷岩茶的代表品种之一,以“香高、味醇、耐泡”著称。正岩水仙(如三坑两涧核心地带)的“岩韵”(岩骨花香)最为明显,香气层次丰富,常带有甜美的花果香(如兰花香、水蜜桃香)和独特的矿物质感。相比大红袍的知名度,高等级的水仙更为小众和内敛。 "品饮特点:" 干茶条索紧结壮实,色泽乌褐油润。汤色橙黄至橙红,清澈明亮。香气馥郁持久,既有品种香,又有明显的地域“岩骨”气息。滋味醇厚甘爽,回甘明显且持久,喉韵深远。耐泡度高,冲泡七八次仍有余韵。

相关内容:


武夷岩茶因其浓醇的滋味与独特的岩韵,成为了不少茶友的归宿,并长期处于茶人鄙视链的顶端。


而说到武夷岩茶,大多数茶友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三坑两涧”、“四大名丛”这些知名度很高的茶。


其实,在种类繁多的武夷岩茶中还有着一些小众岩茶,它们以自身优异的品质同样受到了不少资深茶友的喜爱。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都有哪些好喝又小众的武夷岩茶品种,看看你都喝过几种?


矮脚乌龙


矮脚乌龙又被称作软枝乌龙、小叶乌龙,原产于福建省建瓯,后移栽到了武夷山,距今已有百余年的栽培历史。



早在宋代,矮脚乌龙便以其优异的品质在“北苑御茶园”中占有一席之地,再到詹梓会教授和“台茶之父”吴振铎先生设立“百年矮脚乌龙保护区”,令其重新焕发生机,矮脚乌龙的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


矮脚乌龙的干茶外形条索细紧重实、叶端扭曲,色泽乌润;冲泡后,汤色清澈金黄,香气清高幽长,似蜜桃香,滋味古朴醇厚,并且十分耐泡。


奇兰


正所谓“宁弃瑶池三分水,不舍奇兰一缕香”,武夷奇兰以其馥郁高雅的兰花香气,成为武夷岩茶中独特的高香品种。



其实,武夷奇兰同样属于移植品种,于上世纪90年代由闽南平和引进至武夷山,如今在武夷山主要的种植种类为金面奇兰和白芽奇兰,并以白芽奇兰为主。


武夷奇兰的干茶色泽乌润褐绿,条索紧结匀整;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浓郁清高细长,似兰花香,滋味醇厚。


黄玫瑰


黄玫瑰并不是一种花名,而是福建茶研所以黄观音和黄旦为母本和父本杂交而来的国家级新良种,以独有的玫瑰花香区别于其他岩茶。



黄玫瑰与黄观音、奇兰同为高香型岩茶,传承武夷山传统炭焙制茶工艺,融合南北乌龙制法,从而呈现出黄玫瑰的纯正本味。


黄玫瑰的干茶外形条索细秀、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有浓淡、鲜爽、醇和之感,口感醇爽,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雀舌


根据《中国茶叶词典》的说法,所谓雀舌本是茶叶的一种外形,其基本特征为一芽一叶初展,因形似雀舌,故此得名。



而武夷雀舌却是这当中的一个例外,武夷雀舌属于茶树的一个品种,是由大红袍第一丛母株有性后代中选育而出。


此外,由于武夷雀舌与奇丹是武夷岩茶中最晚采摘的,所有当地人也称雀舌为“不知春”。


武夷雀舌的干茶条索紧结,色泽黑褐油润,均匀完整;冲泡后,汤色澄黄透亮,清澈无瑕,芬芳馥郁,滋味清爽润活,柔和饱满,岩韵明显,甘甜细长,回韵悠长。


石乳


石乳主要产自武夷岩茶核心产区的慧苑岩和大坑口一带,传说是由石头上浸出的乳汁而生成的,并因此而得名。



关于石乳的记载,早在宋代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中就曾有记载,而宋徽宗对石乳的评价更是极高: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茶之全,惟北苑壑源之品兼之。


石乳的干茶条索紧结,色泽乌褐油润;冲泡后,汤色澄黄透亮,乳香伴有杏仁香,水质柔滑甘甜,滋味细腻稠滑,具有细幽温雅之感,岩韵明显。


黄观音


黄观音属于乌龙茶中的“混血儿”,是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1977~1997年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旦(黄棪)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国家审定乌龙茶品种。



黄观音属于武夷岩茶中的高香早熟品种,并且享有“透天香”的美名。


黄观音的干茶条索紧结,色泽乌褐油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花香明显,滋味醇厚甘爽。


除了以上6款,大家还有哪些好喝的小众岩茶推荐?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于 2025-08-04 00:13
收藏
1
上一篇:说茶,探秘武夷岩茶品种大全及其独特特性 下一篇:文化中国行,武夷山全景之旅——赏茶韵、览胜景、漫步古建,全面体验武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