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的味道——探寻广东德庆竹篙粉的非遗美食之旅

非遗传承的味道——探寻广东德庆竹篙粉的非遗美食之旅"/

我们来聊聊广东非遗美食中的瑰宝——德庆竹篙粉。
德庆竹篙粉,源自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是当地一项历史悠久、深受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并且已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核心特色与魅力:"
1. "独特的“竹篙”蘸料:" 这是竹篙粉的灵魂所在。它并非用竹子做蘸料,而是用一种特制的、长约十几厘米、粗细如笔杆的“竹篙”蘸水,然后点上花生油、酱油、醋、蒜蓉、辣椒酱、芝麻、花生碎等多种调料制成的混合汁水。食客自己动手蘸食,既卫生又有趣,还能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蘸料的浓淡和辣度。 2. "爽滑的米粉:" 竹篙粉选用上好的大米磨浆,经过精细的工序制成柔韧爽滑、洁白透明的米粉。粉条口感细腻,久煮不烂,吸饱了鲜美的汤底和各种调料后,风味十足。 3. "鲜美的汤底:" 煮粉的汤底是关键。通常是用猪骨(尤其是筒骨)长时间熬煮,加入各种中草药和香料,熬制出汤色清亮、味道浓郁鲜美的骨汤。这种汤底为竹篙粉提供了基础的鲜味。 4.

相关内容:

德庆竹篙粉是德庆县的传统特色美食,历史悠久,关于其起源有两种传说。


01

追溯起源

一种相传是起源于唐朝时期,当时德庆的百姓们偶然发现将米浆蒸制后挂在竹篙上晾晒,米粉会在微风中自然成型,口感更加爽滑劲道,后来这种独特的制作方法不但流传开来,还代代延续传承至今。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起源于明朝时期,据光绪《德庆州志》记载,竹篙粉起源于明代悦城龙母诞“趁龙船墟”分赠食品的风俗,当时有一种被称为“龙船糍”的糕点,是竹篙粉的前身。后来人们用石磨将米磨成米浆,调适稀稠度后放入粉铴隔水蒸炊,诞生了河粉。由于德庆气候湿热,人们便将蒸好的热河粉随手晾在簕竹篙上冷了后再吃,意外发现冷却的粉皮柔韧爽滑,竹香沁人,后来制作这种粉逐渐成为传统,因此得名“竹篙粉”。



02

地域特色

德庆县隶属肇庆市,古称端溪县、康州,是岭南望郡,素有“岭西舟车之会”称誉。德庆位于西江中游北岸,气候湿润,自古便盛产优质水稻。以水稻为生的当地人在漫长的时间里靠着生活智慧,创造了众多以大米为原料的美食,并且延续至今,竹篙粉便是其中之一。



竹篙粉质地爽滑,入口即化,却又不失劲道,浓郁的米香和竹香在嘴里四溢,俘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味蕾。“德庆粉,竹竿晾,神仙见了也流涎。”这句当地广为流传的俚语足可以验证当地人对竹篙粉的喜爱。如今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竹篙粉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种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美食见证了一座一地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也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为那些远在异乡的游子无法忘却的家乡味道。



03

制作工艺

德庆竹篙粉的传统制作工艺一般分为选、泡、磨、调、蒸、凉、切、拌八道工序,看似简单实则讲究,每一步都马虎不得。选料时通常选用本地存放一年以上的优质晚造米,这种米煮出的饭口感软硬适中,制作成米浆,米香浓郁。竹篙则以表面洁净光滑、直径大于16厘米的鲜竹为佳,使用时间不超过半年,以确保粉皮能吸收到竹子的清香。



泡就是泡米,用山泉水浸泡4-6小时,直到米粒软透如膏。将浸泡好的米磨成细腻的米浆,最好用石磨碾磨,这样比机器磨制的米香更浓。在米香中加入油和盐调味增香,随后将米浆放入粉铴,就可以上锅蒸制。将蒸好的薄如蝉翼的粉皮放在擦抹过食用油的竹篙上晾1分钟,让热粉皮吸收竹香并冷却。再切成切成大小均匀、宽约两厘米的粉条,拌入卤汁或者现炒的菜品即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发布于 2025-08-03 23:43
收藏
1
上一篇:宜春六大美食大盘点,第五种诱惑难挡,一试难忘,究竟是什么? 下一篇:馋哭了!莆田这5种美食,我逢人必推,味蕾盛宴等你来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