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宁波特色之谜,这个“特产”为何遍布各地?

探寻宁波特色之谜,这个“特产”为何遍布各地?"/

你观察得很仔细!宁波的“特产”确实存在一些地域上的重叠现象,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1. "历史上的大迁徙与移民:" 宁波及其周边地区(如慈溪、奉化、象山等地)历史上是重要的移民目的地。明末清初、近代等时期,大量人口从浙江其他地区(尤其是温州、台州、绍兴等地)以及福建、上海等地迁移到宁波及其周边。他们带来了原籍地的饮食习惯、烹饪方法和食材,并将这些“家乡味”带到新的居住地。 "例子:" 温州人喜欢海鲜和某种烹饪方式,到了宁波后,宁波本地也出现了类似的海鲜菜肴或小吃,久而久之也可能被视为当地的“特产”之一。
2. "食材的共通性:" 宁波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相似的水土条件。周边地区往往共享相似的自然资源。 "例子:" 海鲜(如各种鱼、虾、蟹、贝类)在宁波、慈溪、象山等地都是常见的食材,因此很多以海鲜为主料的菜肴(如呛蟹、油爆虾、炒年糕配海蜇等)在不同地方都相当流行,难以严格界定为某个单一地区的“独有”特产。
3. "文化传播与融合:" 随着人口流动、商业发展和信息传播,菜肴、小吃、习俗等文化元素会相互

相关内容:


到一个城市旅游,被广而告之映入脑海的,除了风景,大概就是特产了。


出门在外长见识,回家之前买特产,这是绝大多数国人的普遍操作。诸如北京的烤鸭、天津的麻花、广州的腊肠、昆明的鲜花饼……


好吃好玩,是城市的美好。而在以商出圈的宁波,特产同样不缺,甚至有一种人文特产,好多地方都有。


(一)


这是“特产“便是碶”,也是宁波沿海和江河交汇处的一道景观。


早在唐代,宁波地区就已经开始修筑碶闸。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让宁波人特别关注洪涝灾害。为了防止海水倒灌入内河,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在海水与淡水交接处用水闸隔开,用石头碶的水闸,便是碶的源头。


在宁波各地,碶随处可见,江水通过小河流入小村,水成为了江南的灵魂,守护一方百姓的一年四季。


鼎盛时期,宁波几乎是“有河必入海,入海必通碶”。即西起慈溪,经鄞州,至镇海、北仑,东抵舟山,南向象山而漫延。


例如,鄞县修筑了它山堰、仲夏堰、行春碶、乌金碶、积渎碶等。自唐代以来,象山县南也修筑了多座碶闸,其中朝宗碶处于汇水要冲,地位尤为重要。




▲现存的乌金碶。宁波灌溉遗产博物馆(筹)/供图


北宋文学家曾巩如是形容:“鄞人累石堙水,阙其间而扃以木。”


在宁波境内已知最早的碶为方胜碶,五代元嘉中鄞令谢凤创建,可溉民田五千余亩,是南朝时期浙东地区兴建的最大的水利工程。


的确,石头给宁波的水利设施帮了大忙。北宋王安石在鄞县当县令时,就曾登上鸡山“观碶工凿石”;清代光绪年间,舟山甚至形成了发达的石作产业,“其居民以采石为业,谓之石宕”。


因为一座碶,改变一地一个时代,这样的故事在宁波并不少见。


1047年11月,26岁的王安石在北仑芦江出海口筑塘建碶,得名穿山碶。穿山碶以山脚岩石为基,筑成后异常牢固。那之后,咸潮汹涌的芦江逐渐成了淡水河,两岸的盐碱地也渐渐变为良田,养活了当地无数的百姓。


成名后的穿山碶,成了北仑极好的代言人。后人逐渐把附近几百平方公里区域(包括如今北仑区的新碶、霞浦、柴桥、白峰、郭巨等街道)统称为穿山半岛。而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之一的四期码头也被称之为穿山码头。



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浙东方言中,碶的发音与“去”相同,据说人们总是期盼着碶能平息洪水,说的人多了,便造出了字。这一美好的寄语,使得宁波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定则波宁”。


(二)


因水而生的碶,来到当代,成了地名的标志,宁波好多地方以“碶”为地名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新碶、大碶、四眼碶、石碶、碶石街等。


有些碶名还寄托了百姓祈祷平安祥和的意愿,如太平碶、海晏碶等


有些碶名则体现了人们农耕和丰衣足食的理想,如梅山渡口边的留耕碶、北仑永丰碶、市中心的保丰碶等。


有些碶名则有感念历代先贤、善士的出资捐献,如周公碶、郭公碶、王公碶等。


可以说,宁波的每一座碶,都有一个耐听的故事,一些碶更是名誉全国。比如石碶,这个曾属鄞州、现归海曙的街道,是宁波的门户,因为机场就设在那里。



据史料记载,石碶街道得名于境内一座碶闸——行春碶(又名石碶,是它山堰配套工程),始建于唐大和七年,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与回沙闸、乌金碶、积渎碶配套它山堰,成功“申遗”。


在宁波乡镇层面,石碶经济实力首屈一指。诸多企业中,名气最大的当属雅戈尔,一件雅戈尔西装,曾是多少中国男人标配的装饰。而广博文具、星箭航天等也在各自领域成就业界的传奇。


让宁波人对石碶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座轻纺城市场。这座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市场,是当时宁波最大的专业性市场。



据说相关部门当时给轻纺城定的基调就是: “建一个市场,兴一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由此可见轻纺城的地位。


从1994年到1997年,来自温州的服装鞋城专业市场、郭巨灯具家私专业市场、广东布料、海宁皮革和古玩专业市场等12个专业交易区,共同组成了这个“城中城”市场。鼎盛时期,日均客流量达4—5万人次,年成交额超过50亿元。


再比如著名的侨乡大碶,在北仑的地位举足轻重。大碶有侨胞近3000人,分布于世界20多个国家,著名侨胞就包括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



大碶曾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街道,其名字始于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筑有长山碶,嘉靖四十一年(1562)知县何愈新筑千丈塘,塘起长山碶,东延至陈华浦,沿塘建有杨家碶、贝家碶、小山碶、通山碶,并改长山碶为五眼碶。


长山碶规模居上述诸碶之首,故改称长山大碶,简称大碶。后人渐集居于长山大碶旁,故该地得名大碶。


街道现在的经济实力不容小觑,现有工业企业400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就有7家,而其上市后备企业更是达到27家,占整个北仑的近半壁江山。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巧合,有心之士发现,碶字辈的地方,在宁波要么历史悠久,要么有着极旺的人气和知名度。



(三)


碶边长大的人,出走半生仍在津津乐道碶的故事,这俨然也成了宁波人的乡愁。


有人写家人远行,“送至碶上,折柳相赠,却道是一步三回头”;有人返乡探亲,“流着热泪,先来看望它,亲近它,因为记忆的红线牵系在那里”。


放眼N年以前,以河兴起的村镇,往往沿碶形成商贸中心,便利的航运,让人口迅速集聚,这波商业氛围,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宁波人“天生丽质”的“商业基因”。


当江河时代过去,当海洋时代来临,碶慢慢隐退,但对于宁波的激励,却是绵绵不绝的精神财富。

(以上内容部分转载自浙江宣传、宁波水利)

更多内容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锋所欲见

发布于 2025-08-03 22:26
收藏
1
上一篇:西安市官方回应,公交客闲时变身快递货物转运车建议 下一篇:宁波佳品竟成杭州人新宠,老妈力荐,赶紧多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