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烹饪美食,铸就舌尖上的“福气之城”传奇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烹饪美食,铸就舌尖上的“福气之城”传奇"/

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口号和目标!将“姑苏区”与“舌尖上的‘福气之城’”结合起来,既突出了地域特色,又蕴含了美好的愿景。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阐述这个概念:
1. "地域特色(姑苏区):"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苏州的核心区,姑苏区拥有平江路、山塘街等历史街区,留园、拙政园等世界文化遗产,昆曲、评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福气之城”的独特底色。 "江南水乡风貌:"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水乡的生活节奏和美学是“福气”的来源之一,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精致饮食文化:" 苏帮菜以其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口味清淡、注重本味而闻名。姑苏区作为苏州的中心,汇集了众多地道的苏帮菜馆、特色小吃,是“舌尖上”体验的绝佳场所。
2. "核心概念(舌尖上的):" "强调美食体验:" 这不仅仅是指食物本身,更是一种味觉享受、一种文化体验、一种情感连接。通过美食来感知姑苏的魅力。 "突出感官享受:" “舌尖”直接关联味觉,强调姑苏美食的色、香、味、形俱佳,给人们

相关内容:

  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助餐方式,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和老年人就餐便利度不断提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的经验做法!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聚焦老年人“一餐热饭”,坚持完善“3+X”服务体系,以市场化、专业化为牵引,推动老年助餐向品质化迈进,实现老年助餐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苏州市姑苏区是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总面积83.4平方公里,老龄化率34.04%,高龄化率18.09%。作为中心城区,姑苏区土地房屋资源相对紧缺,老年人口密集,亟须通过资源整合打造科学合理的助餐服务体系,解决老年居民用餐急难愁盼问题。

二、主要做法

  一是高标准夯实“3+X”架构体系。成立多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出台助餐“1方案3标准”,以智慧助餐平台为支撑,创新构建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助餐点为主渠道,社会化助餐为补充的“3+X”助餐服务体系,织密助餐服务网络。按照“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的思路,盘活各类闲置场地3.2万平方米,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的方式高标准建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1家,均具备老年助餐服务功能,每家综合中心可辐射3—6个日间照料中心,并推进智慧终端配置优化服务体验。目前,全区共有151个助餐点位,日均助餐份数约5600份,助餐成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基础服务。

  二是高效能打通上下游服务链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高效能打通助餐上中下游全链条服务。上游挖掘“自产自销”潜力,区属国资养老公司承包稻田300亩,自主供应大米并对外进行市场化销售;中游打造多元运营模式,形成中央厨房集中配送、“养老机构+助餐”、“物业企业+助餐”等运营组合,专业餐饮企业连锁化运营助餐点;下游丰富服务场景,鼓励助餐叠加文娱、教育、托养等综合服务场景,创新盈利模式。与中国邮政、物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合作送餐服务,使用专业冷链车辆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三是高质量满足多元多样需求。以优质服务促优质体验,针对老年人需求匹配个性化、特色化助餐服务。着眼个性需求,餐标价格从12元到25元不等,延伸提供自主点餐模式,多家点位推出早晚餐、周末餐、假日餐,老年人选择面更广。着眼健康需求,融入健康管理、健康干预等“医养结合”服务,成功创建20家“营养健康食堂”,结合饮食禁忌开展营养指导和干预,提供个性化菜单。着眼特色需求,深入挖掘本地饮食文化内涵,嵌入苏州“老字号”餐饮品牌,提供苏式汤面、熟食卤菜、茶饮等特色餐饮。

三、取得成效

  一是服务扩面增效。已建成便利可及、覆盖广泛、服务优质的“3+X”助餐体系,供餐体系和送餐网络不断健全,引入慈善资金补贴高龄老年人就餐,实施高龄、失能老年人送餐补贴,解决好痛点难点问题,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

  二是市场效应凸显。年均发放助餐点位建设运营补贴超1000万,本土企业实现连锁化运营,并将业务模式复制到全国22个城市,以连锁化、标准化助力助餐服务专业化、品牌化。智慧助餐平台沉淀订单数据112万笔、交易金额1535万。

  三是服务资源集聚。以助餐服务为切入点,助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通过“养老+N”模式链接外部资源,延伸提供教育、文体、法律、医疗等服务,全年服务老年人近百万人次。

四、经验启示

  一是要强化助餐服务系统性。助餐服务是覆盖广泛、多元协同的民生工程,需要从硬件建设、资金保障、综合监管、市场空间等方面进行体系化考量。2024年苏州市出台“苏式助餐”专项行动方案,优化调整助餐点位布局策略,规范补贴发放形式,并从政府层面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合力。

  二是要强化助餐服务个性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60后”进入老龄阶段,老年群体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助餐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要注重优化“一顿盒饭”的服务理念,结合地域老年群体生活习惯,量身定制多样化的菜品,并突破“时空”限制,以精细服务挖掘可持续发展潜力。

  三是要强化助餐资源集约性。政府主导的助餐服务多为普惠性收费,仅靠助餐营收难以维持经营,要释放助餐服务场所的空间承载功能,与其他养老、为老服务进行叠加。运营单位也要积极拓展服务链条,开拓农副食品、医养结合、康复辅具等多样化的营收模式,将助餐服务的公益属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发布于 2025-08-03 04:56
收藏
1
上一篇:江苏苏州突发1.0级地震,市民安然无恙,专家解读震情 下一篇:出国人士必看!2025护照办理一站式保姆级教程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