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人,探访阿克苏,揭秘当地居民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我是上海人,探访阿克苏,揭秘当地居民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从繁华、快节奏、海派文化浓厚的上海,来到像阿克苏这样地域辽阔、文化背景(融合了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以及南疆和北疆的不同特色)和生活方式都截然不同的地方,感觉“人不太一样”是非常正常的。
这种“不一样”可能体现在很多方面:
1. "语言和口音":阿克苏的方言(属于西北官话)和普通话的口音与上海话及标准普通话差异很大,听不懂或者需要适应。维吾尔语在当地的日常生活中也广泛使用。 2. "思维方式和生活节奏":上海通常节奏较快,注重效率和细节,商业氛围浓厚。而阿克苏可能相对更悠闲一些(当然也有其紧张忙碌的时刻),人际关系可能更受重视,生活节奏和习惯上会有不同。 3. "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由于民族构成和历史原因,阿克苏地区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如伊斯兰教)以及对家庭、社区、自然的看法可能与上海有显著不同。例如,饮食文化(清真)、着装习惯、节日庆典等。 4. "外貌和气质":不同民族的人在外貌上会有天然的差异,同时文化背景也会影响人的气质和仪态。 5. "人际交往方式":可能更直接、热情,或者有自己独特的社交礼仪。
你作为上海人,带着上海的文化印记去观察

相关内容:

我是上海人,第一次去阿克苏,心里挺新鲜,想着上海的快节奏,不知道这边会是啥样子,

一下飞机,机场不大,行李很快就出来了,外面阳光刺眼,天特别蓝,空气闻起来有点甜,

走出机场,随手拦了辆出租车,司机师傅笑着问我是不是外地来的,说阿克苏的瓜甜,馕软,太阳晒得人舒服,日子慢悠悠的,

我点点头,说上海人都忙得团团转,师傅哈哈一乐,说这边不着急,慢慢来,啥事都能解决,

第一顿饭想尝点本地味道,进了家大盘鸡小馆,老板是维吾尔族大叔,见我不是本地人,特别热情,给我多加了块鸡腿,还说你要多吃点,外地人来阿克苏不能饿着,

我说我胃口小,大叔说吃不完没事,打包带回去,我低头一看,盘子底下全是皮带面,真有点扛不住,

旁边桌的叔叔阿姨主动给我夹抓饭,说葡萄干和胡萝卜混着吃最香,我笑了,说在上海大家各吃各的,这里都像一家人,

饭后喝酸奶茶,老板又塞给我一袋核桃,说晚上饿了就当夜宵吧,我想了想,在上海要领个赠品估计得扫码,还得转发朋友圈,

走在阿克苏街头,感觉很不一样,问路的时候,路人会直接带着我一起走,还教我点简单的维吾尔语,我说在上海这样会被当成推销员,这里就是帮忙不用想别的,

去巴扎买馕,摊主问我要软的还是脆的,边问边掰馕让我尝,说不合口味可以再选,这态度让我有点不好意思,

巴扎里人很多,卖水果的把葡萄、苹果、杏子堆成山,干果摊老板抓一把核桃塞我手里,说新鲜的不用挑,烤包子、羊肉串香气混着果香,走路都能闻到,

我问哪家羊肉串最好吃,大家争着告诉我,有的说去北门,有的说红旗路夜市,也有人喊我去他家吃,

阿克苏人说话直接,热情也实在,

早餐慢慢吃,馕蘸奶茶,边吃边唠嗑,日子不着急,大家坐在葡萄架下聊庄稼,聊家里果树,今年结得多不多,

我在这里呆了一周,手机都不怎么拿出来看,朋友天天带我串门,刚认识就能我去家里,

有次我在路边拍照,一个大姐在摘核桃,见我好奇,喊我去帮忙,还分我一袋新摘的核桃,

我说上海人手笨怕砸坏,大姐说砸坏了也能吃,家里种的不用心疼,

太阳特别晒,走一圈脸上全红,本地人说,想不晒黑就得戴帽子穿长袖,还给我送了瓶防晒油,说这点晒不算啥,皮肤晒过才硬实,

我头两天没当回事,第三天晒得脸疼,后来天天抹防晒,穿长袖,还觉得挺有意思,

晚上风大,蚊子多,大家用艾草和风油精,我跟着买了一瓶,抹了就觉得安心,像小时候外婆家的味道,

夜晚的阿克苏很安静,小饭馆门口摆着桌子,家家户户围坐聊天,有时候碰见谁家办喜事,整条街都能跟着热闹一把,

有次吃烤包子,隔壁桌喊我过去,说外地人来了就是自己人,大家喝茶聊天,聊着聊着跳起舞来,上海人喝酒慢,这里喝得快,气氛特别轻松,

在阿克苏,帮忙是常事,有啥需要大家都抢着上,我有一次钱包落在饭馆,老板帮我收着,还说你不来我还得去问谁丢的,

打车的时候,司机问去哪,顺路就说免费带你,碰上天气不好,店老板会主动递杯热茶,借手机让我联系朋友,

在上海,遇到麻烦总想着自己解决,在阿克苏,哪怕是陌生人,也会帮你一把,感觉人和人之间没有距离,

阿克苏是多民族聚居,汉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都住在一起,谁家有事大家帮忙,像一个大家庭,

有次参加婚礼,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一起唱歌跳舞,饭桌上抓饭、大盘鸡、烤包子都摆满,阿姨还专门给我盛酸奶,说外地人要多尝尝,

阿克苏的水果特别甜,葡萄、苹果、核桃、石榴全是现摘,去果园采摘,老板边摘边讲今年的天气,说果子甜是太阳晒出来的,

我觉得这话挺有味道,

这里的人不爱谈钱,问大爷大妈收入怎么样,人家说家里有果子吃不愁,上海人总聊房价,这里更关心今年果树收成,

晚上睡觉开窗,院子里葡萄叶子沙沙响,刮风下雨就在屋檐下喝茶,不急不躁,日子简单,

宾馆住宿不贵,房间大,老板还送水,说这边的水甜,喝着放心,自驾来的朋友住民宿,院子里能停车还能烤肉,

阿克苏自驾最方便,景点分散,公交少,打车有时候不太好等,租车想去哪都行,油价比上海低,路宽车少,一路能看胡杨林和天山雪,

白天逛巴扎,晚上去果园摘果子,怎么安排都行,去塔里木河看胡杨林,朋友说开车去顺路兜一圈,景点人不多,风景特别开阔,

塔里木河边,风吹胡杨林金黄一片,有时候还能看见骑马的大爷,拍了照片发给上海的朋友,都说像明信片,

西瓜一刀切开,红瓤流汁,吃着透心凉,本地人说不吃瓜等于没来阿克苏,

在巴扎,卖瓜的小伙子削皮让我尝,问多少钱,他说喜欢再来买,上海买瓜按斤称,这里看心情,

物价便宜,早餐馕、包子、奶茶,二十块都花不完,晚饭一桌人吃到撑都不用心疼,上海得排长队,这里不用饿着,外地人来了就是家里人,

晚上风大天黑早,夜市小但热闹,吃串喝茶买水果,大家都喜欢晚上出来溜达,我在路边摊喝茶,老板问我上海来的吧,我说是,他说大城市的人来这里能歇歇脚,

我说城市大不见得舒服,这里的慢生活才真让人放松,老板点头,说人活着就该自在点,

阿克苏和上海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和人那点温度,上海大家各忙各的,很少说话,这里陌生人能变朋友,朋友能带你回家吃饭,

没吃过的水果,没见过的风景,本地人都愿意带你去尝去看,走路路过谁家门口,喊一声就能分你点核桃,

我临走前,朋友还给我装了一袋葡萄干和核桃,说回上海给家里人尝尝阿克苏的味道,

我说这带回上海能卖高价,他们说阿克苏的东西新鲜有味,不靠贵,

这趟阿克苏让我重新想了想生活,时间不是拿来赶路的,是用来和人相处的,在上海像跑步机停不下来,这里像慢镜头,细水长流,

有句老话,天大地大,不如回家吃饭大,阿克苏人把简单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觉得城市太快,不妨来阿克苏走走,尝尝,聊聊,这地方不算热闹,却让人记住人情味,

我在阿克苏收获的不只是美食风景,更是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回到上海,偶尔还想起阿克苏的阳光,果园,炊烟,还有那些热情的朋友,

他们说阿克苏欢迎我再来,我说下次一定多留几天,学着阿克苏人那样过日子,不慌不忙,踏实实在,

这就是我的阿克苏故事,没有高大上的攻略,只有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

等你哪天来阿克苏,说不定还能碰见我,一起吃馕,唠嗑,慢慢体会这份生活。

发布于 2025-08-02 02:43
收藏
1
上一篇:我是上海人,阿克苏之行,揭秘阿克苏人独特的魅力 下一篇:图看中国新疆,阿克苏地区,丝路明珠的繁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