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26,探寻会稽之“会”音韵奥秘

读通鉴26,探寻会稽之“会”音韵奥秘"/

会稽(Huìjī)中的“会”字,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通常都读作 "huì"(第四声)。
这个读音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字典的标准读音。
“会稽”是浙江绍兴古称,是一个地名。

相关内容:

——读品《资治通鉴》之二十六

工作的关系,经常去绍兴出差。沈醉于其醇厚的历史,就像喝老酒,又是晕乎又是兴奋。

《资治通鉴》把我从书卷中拉到两千年的战国末期,置身于会稽郡的前世今生。

秦纪二中记述,“王翦悉定荆江南地,降百越之君,置会稽郡。”意为:秦国的大将王翦全部平定了楚国在江南的地区,降服了百越的首领,设置了会稽郡。胡三省注释说:“秦会稽郡治吴县,兼有今闽越、两浙之地。后汉分会稽置吴郡,而会稽郡徙治山阴县。刘恕曰:禹会诸侯江南而有功,因名其山曰会稽,犹言会计也。会,古外翻。”

上面的文字,是《资治通鉴》首次提及会稽,说明了它名字的由来、设郡的背景和后来的变迁。但段尾“会,古外翻”一句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古人对“会”字的注音,说明“会”字读什么。

从网上学习了才知道,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前,中国人常用的注音方法有直音法和反切法。“直音法”就是用一个比较容易认识的字来标注跟它同音字的方法。如:隧,音遂。“反切法”就是用两个字来注另一个字的音。前面的字称为反切上字,取其声母;后面的为反切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古代采用直行的书写方式,故前字在上,后字在下)。声母、韵母、声调取出来之后一组合就是那个汉字的读音。如:滩,土丹翻。

“会”是个多音字,开大会,会计师。大家都不会读错。照《资治通鉴》的说法,“会稽”的意思就是“会计”,那么,“会稽”的“会”就读“会计”的“会”,应该没错误。但按照注音的规矩,“会,古外翻”,“会”字读gai,不读kuai了!还有,我请教了绍兴的当地人,他们的读音却是gui!

继续在网上寻找答案,发现,在1945年出版的《国语辞典》,对“会计”和“会稽”的读音作了不同的处理:“会计”的“会”注成(kuài);“会稽”的“会”注成(guì)。大概是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从会稽山当地方言中取来的,譬如,北京的“马家堡、大栅栏”。而我曾经看到一份绍兴日报,用一个版面刊登了“绍兴市方言地名第一批公布”,上面的“会稽”的“会”就是读gui.

这样子,问题有了答案,“会稽”的“会”就是读gui!

我又想,既然是读音,老百姓读什么音,这个字就是什么音。这才叫实事求是。

忽然又想,怎么今天我好像研究“茴”的四种写法的孔乙己一样呢?莫不是老酒喝多啦?

发布于 2025-08-01 11:56
收藏
1
上一篇:秦会稽郡至明代分家,苏南浙北行政区划史的演变轨迹 下一篇:细说会稽(二),探寻古越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传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