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不买包不逛街,她攒出21㎡全款房,香港楼市最狠打脸
中环写字楼里,月薪三万港币的Amy把最后一杯冻柠茶喝完,手机弹出银行短信:房贷扣款失败。

她盯着屏幕,想起昨晚刷到的那个姑娘——同样十八年工龄,没靠家里,用省下的包钱和奶茶钱攒出一间21㎡的小屋。

香港房价每平米20万港币起步,这个操作直接把“买不起房”的焦虑撕开一个口子。

姑娘的屋子在九龙老楼,楼龄四十年,电梯慢得像在爬。
进门左手整面墙都是柜子,鞋柜悬空,换鞋直接坐上面,底下还能塞三双常穿的。

电视嵌在柜子里,遥控器一按,柜门滑开,屏幕升起来,关电视时柜门合上,客厅瞬间变回一面白墙。

厨房只有两米长,灶台和水槽一字排开,微波炉烤箱全塞进橱柜,台面空到能直接摊一张A4纸。
卧室更绝,衣柜贴着墙做顶天立地,镜子装在侧面,化妆时不用转身,化妆品放在镜柜里,拿完推回去,床头只剩一盏月球灯亮着暖光。

香港房屋署2023年报告显示,全港私人住宅平均实用面积46㎡,21㎡确实不算大,但姑娘把每寸空间都榨干。

洗衣机塞进洗菜台下,排水管直接接厨房下水,省掉卫生间位置;书房靠窗,白天不用开灯,晚上一盏台灯足够;卫生间窗户对着天井,白天自然光透进来,洗澡不用开排气扇。
这些设计不是装修公司给的模板,是她每天下班后蹲在屋里量尺寸、画草图,一点点抠出来的。

有人算过账:香港一个中档包均价8000港币,每周逛街吃饭花1000港币,十八年能省下近200万港币。

这笔钱在港岛买不到一个车位,在九龙却能买下半套老房。
姑娘没炒股没买基金,钱全存定期,利率低但稳。

她同事去年跟风买虚拟币,三个月亏掉首付,现在还在租房。

小屋里最显眼的是玄关那束干花和卧室的月球灯。
干花是路边花店20港币买的,月球灯是淘宝转运的,加起来不到300港币。

但每天回家第一眼看到花,睡前最后一眼看到灯,心里就踏实。

香港人平均居住面积全球倒数,很多人把房子当投资品,她却把房子过成了生活本身。
Amy关掉手机,把冻柠茶杯扔进垃圾桶。

她想起自己衣柜里那五个包,最便宜的也要一万二。

下个月房租又要涨,房东说再涨两千。
电梯门打开,她走进办公室,电脑屏幕亮起,邮箱里躺着加班通知。
她突然明白,买不起房不是房价的问题,是把钱花在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