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脂粉感揭秘,究竟意味着何物?

和田玉的脂粉感揭秘,究竟意味着何物?"/

“脂粉感” (zhī fěn gǎn) 是评价和田玉品质的一个重要审美概念,尤其是在描述其颜色和质感时。它描述的是一种非常独特、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和触感,通常与高品质的和田玉紧密相关。
具体来说,“脂粉感”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思:
1. "视觉上的油润感 (Oily Sheen/Lustre):" 这是指和田玉表面呈现出的类似油脂或奶油般的温润光泽。这种光泽不是刺眼的亮光,而是内敛、柔和、油亮的感觉,仿佛玉内部蕴含着油脂,使得玉质看起来非常光滑、细腻、有分量。这种光泽度高,但显得很“闷”,不张扬。
2. "质感上的温润细腻 (Smoothness and Fineness):" “脂粉感”也暗示了玉质的极高细腻程度。好的和田玉内部结构非常紧密,矿物颗粒细小,触摸上去感觉极其光滑、油滑,如同抚摸婴儿的皮肤或上好的羊脂,没有明显的颗粒感或粗糙感。
3. "颜色上的柔和与包容 (Soft and Complementary Color):" 脂粉感常常与和田玉的白色或淡绿色联系在一起。在具有脂粉感的玉上,颜色看起来不是生硬、单薄的,而是柔和、饱满、有“厚度”的。颜色仿佛被玉的油润质地所包裹和中和

相关内容:

和田玉玩的是皮,是色,是白,更多藏在民间的老一辈玩玉高手,玩的可是和田玉的“脂粉感”!


他们说,脂份,是和田玉的“命根子”。


脂份,脂粉,脂与粉,你要问我是啥?


说不清道不明,只有上手才能真切感知。



非要说,那是和田玉之上的油性包裹着肉眼不可见的微小悬浮颗粒物,用手指摩挲盘滑,你能隐隐感知到,粉糯粉糯状如优质奶粉泡开,粘稠绵糯,极滑极黏极细。


并非所有和田玉(籽料)都能有强脂感的“命”!


脂粉,往往先有脂,再有粉,二者兼而有之,很少有粉却不见脂之籽。


说到底,还是玉石的密度与结构使然。密度缜密紧实,结构排列规整紧凑,颗粒细小齐整均匀密集,这都决定着一块玉的脂粉感强烈明显与否。


这就跟“质感”一个理儿。我们看一件衣服,第一眼看上去摸上去就能感知到“有没有质感”,或许你说不出其材质,做工,品牌,甚至你并不知其价格,但质感这个问题,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我们总有这样类似的经历:虽然不甚懂玉,但是一块和田玉给你,你还是能大致判断出它廉不廉价,low不low,是否粗糙大条,对吗?


一块和田玉摆在你眼前,你也是这样第一眼迅速判断的:脂感有吗?强烈吗?


和田玉与衣服一样,有没有质感、脂感,是判断其廉价与否的重要感性依据。


在和田玉身上,脂感=质感。



好的和田玉本身是自带“光芒”的,温润而泽,料子好少结构玉质就易出油,光感就自然生发出来,这不是后期抛光打磨可比的,更不是那种闪瞎双眼的高亮白光能比,试问一下:好料需要强抛吗?强脂份强出油,天生会“发光”,光越暖,料越好,越值钱。见过那种会冒暖光的和田羊脂玉籽料吗?会让你喜不自胜,挪不开步,别笑我,我是说真的...


所以行内有话叫:脂白,暖白。


不过抛光已日益成为一种后期必要程序,油性不够的玉抛一下光自然会好看许多,日后加以盘养,会更加温润,玉质自带宝光会逐渐替代后期打磨的生硬。

(注:本文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发布于 2025-08-01 00:13
收藏
1
上一篇:宝光映照,贼光难掩——原光币真假辨识奥秘揭秘 下一篇:纸的创世,绘画底子变革的里程碑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