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紧急启动省级IV级应急响应!关注重要气候预测预警信息→

陕西紧急启动省级IV级应急响应!关注重要气候预测预警信息→"/

根据最新的消息,陕西省气象台已于"2024年3月20日20时"发布"III级(黄色)"天气预警信号,同时"启动省级IV级应急响应"。
"重要气候预测:"
"强降温:" 未来48小时内,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8℃以上,关中、陕北地区下降10℃以上。 "雨雪:" 20日晚上到21日,陕北、关中地区有雨夹雪或小雪,陕南地区有中雨。
"影响:"
此次强降温、雨雪天气将对交通、农业、电力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
"交通部门:" 应做好道路结冰、交通拥堵等应对准备,及时发布路况信息。 "农业部门:" 应指导农户做好防寒防冻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电力部门:" 应做好电力设施防冻防雪工作,确保电力供应安全。 "公众:" 应注意添衣保暖,防范雨雪天气带来的不便。
"请陕西省各地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补充信息:"
这是陕西省今年首次启动省级应急响应。 此次天气过程是“倒春寒”的一种表现。 未来几天,陕西省还将有一次降水过程。
"建议您持续关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最新天气预报

相关内容:

陕西启动省级IV级抗旱应急响应!▼

今年4月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6.2毫米,较常年偏少8成,其中陕北偏少9成、关中偏少7成、陕南偏少8成。降水偏少气温升高导致土壤轻到中、重度缺墒,关中、陕南农作物出现不同程度旱情,渭北、陕北春播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截至目前,全省总受旱面积387万亩,其中轻旱232万亩,中旱及重旱155万亩。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十天我省大部依然少雨,加之气温偏高,旱情可能持续发展蔓延。根据《陕西省抗旱应急预案》规定,省防总决定于4月24日11时启动省级IV级抗旱应急响应。

省防总要求,各有关市、县(区)和各有关成员单位要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动态,严格按照抗旱应急预案规定落实应急响应行动,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全力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和粮食安全,最大限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

陕西气象发布陕西省重要气候信息

一、延伸期气候趋势

预计5月8-23日平均气温全省偏高0.5~1.5℃;降水除陕北北部偏多0~1成,全省其余地区偏少1~3成。

二、主要天气过程

预计延伸期内我省有3次主要天气过程:上旬后期至中旬初(中等强度降温,全省大部小雨,陕北北部、陕南南部小-中雨)、中旬中期(弱降温,陕北小雨,关中、陕南小-中雨)、下旬初(弱降温)。

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

陕西省以多云转阴天气为主

中南部有小到阵雨

预计今天白天:全省多云转阴天,陕北北部局地和南部局地、关中西部局地、陕南西部局地有小阵雨(0-1毫米)。陕北部分、关中北部、秦岭山区有4级左右(3.4~7.9米/秒)偏南风,阵风6-7级(10.8~17.1米/秒)。

今天晚上:陕北、关中多云转阴天,陕南阴天,关中西部、秦岭山区西部、汉中、安康大部有阵雨或小雨(0-10毫米)。陕北部分、秦岭山区有3-4级偏南风(3.4~7.9米/秒),阵风6级(10.8~13.8米/秒)(图2)。今日子洲、蒲城、山阳、商南县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为5级(极高危险),需加强防范(图3)。

图2 25日08时-26日08时全省降水落区预报图

图3 25日全省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图

26日:全省多云转阴天,陕北大部、关中西部、秦岭山区大部、陕南大部有阵雨或小雨(0~10毫米)。陕北部分、秦岭山区有3~4级偏南风(3.4~7.9米/秒),阵风6级(10.8~13.8米/秒)。日平均气温陕北、关中西部下降4~6℃。

27日:全省阴天转多云,陕北中南部、关中北部局地、秦岭山区有分散性阵雨或小雨(0~2毫米),陕北、关中北部、秦岭山区有4级左右(3.4~7.9米/秒)偏北风,阵风6~7级(10.8~17.1米/秒)。

28日:全省多云间晴天。

29日:全省多云间阴天,宝鸡南部、陕南西部有分散性阵雨或小雨。

30日:全省晴天间多云。陕北、关中北部有4~5级偏北风(5.5~10.7米/秒)、阵风可达6级以上(10.8~13.8米/秒)。

5月1日:全省晴天间多云。陕北、关中大部有4~5级偏北风(5.5~10.7米/秒)、阵风可达6级以上(10.8~13.8米/秒)。

2日:全省晴天间多云。

3日:全省多云间晴天。

4日:全省阴天间多云,关中大部、陕南有分散性小雨或阵雨。

后期天气趋势(5—8日):受西风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全省以阴到多云天气为主,有一次较明显的降水、降温天气过程。

主要城市天气预报

综合:陕西应急管理、陕西气象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于 2025-07-30 05:28
收藏
1
上一篇:陕西省气象局紧急发布,重要气候信息影响范围扩大,公众需关注应对措施 下一篇:西安气候特点解析,影响因素与地域特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