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知非警醒录,多些自我反省,少些人生遗憾
我们来探讨一下“日日知非”之虑。
“日日知非”源自《论语·述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里的“三省吾身”就是一种持续的自我反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而“日日知非”则更强调这种反省的"持续性"和"主动性"——"每天都要意识到自己有做得不对、有不足之处,并且要努力去改正"。
“日日知非”之虑,意味着:
1. "高度的自觉性 (High Self-Awareness):" 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自我膨胀,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2. "持续的自我反省 (Continuous Self-Reflection):" 每天都花时间回顾自己的言行、思想,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种反省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贯穿每天的。
3. "谦逊的态度 (Humble Attitude):" 真正理解学无止境,知识有限。即使取得一些成就,也明白还有更广阔的天地需要探索,还有更多的不足需要弥补。这是一种“知耻近乎勇”的谦逊。
4. "积极改进的意愿 (Willingness to Improve):" 认识到“非”之后,不是停滞不前
相关内容:
王阳明的《心学》中,记录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衡量一个人是否改过,大多数人仅仅关注了一个参数——“朝过夕改”,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参数——“朝朝改过”。明朝思想家袁黄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告诫道:“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简而言之,真正的知过改过,要时常为之,才能取得进步,否则浅尝辄止,必会“病入膏肓”。
曾子每日三省其身,著书立说推动儒学发展;赵概投豆自查自勉,强化自我修养成为高洁之士;袁黄日日知非改过,一生从政深受百姓爱戴。回溯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博风击雨,屹立不倒,历经苦难日益强大,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党在不断自我革命。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夺取新时代长征伟大胜利,所面临的复杂考验与风险挑战,绝不亚于红军长征,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只有日日知非不止步,才能在狂风骤雨中立得定,稳坐钓鱼船。
日日知非不止步,自我净化祛病症。古人说,“天下不能常治,有弊所当革也;犹人身不能常安,有疾所当治也”。由此可见,治病救人要吃药、做手术是理所当然。只有祛除杂质、清除毒素、割除毒瘤,才能保证党的肌体健康、队伍纯洁。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应见微知著,用好民主生活会,保持头脑清醒,在小管涌变成大塌方前找准病症,对症下药。同时,握紧手中的戒尺,自觉对照党章党规,对照群众愿景,对照先进典型,以落马“老虎”为诫,练就“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炫于五色之惑”的功夫,如此内服加外用,方可药到病除。
日日知非不止步,自我完善强体魄。蚁穴不填,终将溃堤。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身子弱了就要补,免疫力下降就要加强。如果不管不顾,身体就会每况愈下,到问题严重的时候就追悔莫”。可见,只有时时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防源头、治苗头、打露头才能修复肌体、健全机制、丰富功能。我们要怀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能力不足”的忧患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化理想信念,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精气神,勇于挑战“不可能”,牵住问题“牛鼻子”,精准发力,补足短板,强化“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
日日知非不止步,自我革新求突破。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事业要发展、难关要攻克、风险要防范,就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啃老本、守旧摊子。改革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色,创新是我们党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为把我党建设成乘风破浪、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更应破除沉疴痼疾、冲破利益藩篱、破冰思想观念,以“摸着石头过河”“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在思想上、工作制度上、为民服务方式上,革故鼎新,推进改革大破大立,为新时代发展换新颜。
自我革命久久为功,久在恒心,功在毅力,必须一股精神一股劲地走下去、抓下去。为避免“霸王别姬”“温水煮青蛙”等悲剧,就应该多些“日日知非”之虑,常思理想信念坚否,自我净化祛病症;常忧方法本领够否,自我完善强体魄;常虑忧患意识强否,自我革新求突破。唯此,才能“从善如登”“入之愈深”;才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文/田利源